【游记】东极之旅(一):三江口

2021-06-09 23:04:55

东极之旅(一):三江口

《一路向北》连载(13)刘文军(好望角)


从地图上看,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处像一根横卧着的不规则树杈,上面粗一点的是黑龙江,下面细一点的是松花江。

这个交汇处就是三江口。


三江口位于佳木斯境内的同江。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主要依靠水路,同江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同江又成为同三(同江-三亚)公路的北方起点,其地位更显重要。



同三公路零公里起点标志,后面即为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处

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交汇也给我们带来一处天然景观:黑龙江水流平缓,水色墨绿;松花江水流略急,水色微黄。两江汇合后,黑黄两色渐渐融为一体,当地人称混同江,三江口由此得名。

离江岸不远,有一处老海关遗址,现已被改建为拉哈苏苏海关博物馆。我们到达的那一天,恰逢闭馆,经过一番口舌,馆长终于破例允许我们从旁门入内参观20分钟。



同江100年前的繁华令我感到吃惊。那个时候,同江是中国和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有人用“百货随潮船入市,车如流水马如龙”来形容那时的同江。老海关建于1901年,系清政府与外国签订《辛丑条约》后,利用庚子赔款而建,时称拉哈苏苏海关。

拉哈苏苏是赫哲语,意为“老屋”,也是同江的旧称。前不久,一位哈尔滨同乡邀我到北京民族剧场看演出,这是一场赫哲族依玛堪歌舞剧,名字就叫《拉哈苏苏》。题材表现是的三江流域两个赫哲部落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很有看头。



   拉哈苏苏老海关旧址,门口的老榆树已有百年历史

    100年过去,老海关早已失去作用,那么新海关啥样呢?在西区货港,一位守门人听说我远道而来,特意为我开了绿灯。临进门时,他扯了一下我的衣袖:“你可以走到江边码头,那儿有吊车在卸货,拍出来的照片很漂亮。”

货场上堆满了一摞摞齐整整的原木。一位星夜从沈阳赶来拉货的卡车司机说,这些白皮松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现在国内这样的木材已经不多了。俄罗斯那边儿林子保护得好,但他们有规定,不能出口木材成品,只能出口原木。

“那咱们卖给俄罗斯什么呢?”我问。“主要是建材、食品和日用品。”卡车司机回答。



同江货港码头,两辆吊车在卸载由俄罗斯运过来的原木

码头处,江水流速缓慢。两艘驳船停靠在江边,两架高大的吊车抓起船上的原木,缓缓转动脖颈,把它们轻轻放在岸上。原木垛在一点点增高,驳船吃水线在一点点下降。远处江面上,又有几艘满载木材的货船在等待靠岸。

相对西区货港的繁忙,东区的客港寂静了许多。驱车来到距离同江市区30公里的哈鱼岛,走进联检大楼,只见一群俄罗斯男女正在等待过关,身边照例是大包小裹。

一位海关人员说,俄罗斯人主要过来旅游和购物,咱们这边儿出关的主要是劳务人员——打工的,种地的。游客一般不从这儿出境,因为对面不是很繁华,最近的城市下列宁斯阔耶离这里30多公里,到犹太州首府比罗比詹要130公里。



同江客运口岸,门可罗雀

客港除了办理人员进出关外,也有少量的货运。联检大楼东侧,几辆大货车在等待出关。一位司机一边儿吸烟一边说,他们要过去运黄豆,,纯绿色,无污染,在咱们这边儿受欢迎。”接着,他又笑了笑说:“他们的地都是咱们这边儿的农民过去种的,。”

在哈巴罗夫斯克,一位当地华人告诉我,。宁愿大片土地荒芜,也不去开垦种植,俄罗斯人的观念与我们正好相反。


注:《一路向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照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作者刘文军



点击 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徒步网官网报名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