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面目

2020-11-13 05:48:38

湛江的面目

文 | 这和那


在中国版图中,滨海城市有很多。

而要说其中哪个和海洋最亲密的,
那当属广东的湛江。

只是,世人知道广东的多,
而了解湛江的恐怕不多。

(湛江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沿着雷州半岛伸入南海,南边和海南岛只隔着狭窄的琼州海峡。制图@这和那,底图来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大陆和海南之间,如果走海路,
湛江是必经之地。

很多人来到湛江,
其实是为了离开这里。

(因为特殊的区位,湛江成了海南岛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途。制图@这和那,底图来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人们匆忙路过,
也就很少去感受湛江的细节

事实上,
湛江可能比你之前已经了解的,
要更丰富一些

 

 1. 


从广州开车5个小时,
开过
450公里的沈海高速,
就能到达湛江。

打开当地的地图,
发现东部蓝色的海洋中,
赫然出现“广州湾”。

很多人估计会和我类似的疑惑:
广州的海湾,怎么跑到湛江来了。

(在湛江东海岛的东北部,向北遥望南三岛,中间隔着海洋,叫广州湾,也是湛江港。摄影@许伟明


其实,这里的广州湾和广州市,
除了名字巧合之外,并无其他关系。

甚至,
“广州湾”这个名字出现的时间
比广州市还更早。

而且要说湛江这座城市,
不得不说广州湾。

广州湾是湛江市的旧称
这个名字,不仅涵盖海洋,还包括陆地

湛江由
一个半岛
30多个海岛
组成

除了北面接陆地外,
另外三面都是海
“湾”更能形容它的地理特征

(湛江的海岸线曲曲折折,总长达2023.6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使它成为中国最长海岸线的地市。制图@这和那,底图来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与海为邻,
既意味着可以靠海吃海,
也意味着更大的可能与未知。

湛江港是中国大陆通往
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
航程最短的港口。

海洋给这里带来船只、货物、财富,
以及曾经被强占的屈辱。

1899年,
法国人看中这里优越的港湾和地理位置,
从清政府手中强租广州湾。

先生著名的《七子之歌》中,
“广州湾”就是“七子”之一: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

 

那时,法国人将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联邦的范围,并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如今的霞山区街头,依然能见到当年法国人经营广州湾的痕迹,比如法国公使署、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位于湛江霞山区海滨路的法国公使署,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当时法国人控制湛江的权力中心。现在它为国家文保单位。摄影@许伟明

(法国人在湛江霞山区延安路上建造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距离法国公使署仅一个路口,目前仍做为天主教堂使用。)


(这张明信片上的“Ford Bayard”,是法国人当时对湛江霞山区一带的称呼“白雅特城”,为了纪念法国的远东战舰“白雅特号”而得名。)

这些建筑都已陈旧,它们见证了过去一百多年里的演变:法国人离开,日本人到来又离开,,后来定名湛江市。

(由于纬度较低又靠海,湛江的植被郁郁葱葱,城市老街里的树木散发着生机。摄影@许伟明

湛江海边的人,靠海吃海。
和吃最直接相关的两件事:
一是捕鱼、吃海鲜,
二是用海水晒盐。

(在湛江沿海地带,经常能看到农民将海水引入田中,让阳光充分曝晒,析出白色的海盐。摄影@许伟明


(徐闻角尾乡,是湛江的最南端。这里有大片壮观的浅海珊瑚礁。)

 

2.

对于居住这里的人而言,湛江是迁徙的终点。
而对更多的人而言,这里则是路过之所。

唐、宋、元、明几代,大批汉人从福建莆田、漳州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闽语也逐渐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

雷州话属闽南语系的一支代表方言,也是广东省内四大方言之一。

在雷州话的基础上,湛江还生长出了雷州歌、雷剧等民间歌谣和戏剧。

(雷剧折子戏《双下山》;摄影@广东文艺网)


由于人口来源的多元,粤语、闽语、客语三大方言在湛江均有分布,
湛江几乎是广东省内方言最为丰富复杂的地市。

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约350万人;粤语(湛江白话)次之,约250万人;说涯话(客家话)的又次之,超过100万人。

由于地处大陆最南端,和海南岛仅隔着二十来公里宽的琼州海峡,因而湛江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通道。

(琼州海峡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在没有飞机的年代,从湛江过琼州海峡,是前往海南岛最便捷选择。制图@这和那,底图@天地图)


历史上,那些不受皇帝待见的臣子,直接被贬去海南当官,经过湛江时,留下一些诗文和典故,于是便在这里积累下了丰富的“流域文化”。

其中最为有名者,当属苏东坡了。
宋绍圣四年(1097年),
苏东坡自惠州再贬海南儋县。
他从徐闻渡海,前去海南,
3年后遇赦北归,又从海南渡海到湛江。

今天的湛江,
依然是渡海的此岸和彼岸。

从徐闻海安港出发,汽车和人员可以坐渡轮过海,
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海口的秀英港。

更壮观的场景则是火车过海。

(在粤海铁路北港,原本一列火车分成两列,再分为四列,装入容量巨大的渡轮,摆渡到对岸的海口。摄影@剪月裁云)


3.

雷州半岛是新生代火山多发地带,
距今150万年开始到七八万年前,
这里火山活动频繁。

硇洲岛便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
也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

(硇洲岛是湛江东边的岛外之岛,向东就是浩瀚的南海。岛上的硇洲灯塔,也是100多年前法国人建造的,与伦敦灯塔、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灯塔。摄影@m587979702)


位于湛江市区西南方向的湖光岩玛珥湖,
是距今14—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炸后
冷却下沉形成的玛珥式火山湖。

与火山活动同步的构造运动,
引发了地壳的升降和断裂,
造就了琼州海峡。

当火山归于平静以后,
火山岩也开始接受地表的各种风化和侵蚀,
火山灰也逐渐变成肥沃的土壤。
再加上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使得这里成为热带水果的天堂。

香蕉、芒果、良姜、剑麻、火龙果、木瓜、甘蔗、红橙……
我能想到的热带水果,
几乎都在这里被广泛种植,且特点出众。

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是菠萝蜜,
湛江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菠萝蜜。

第一次见到大树菠萝的人,应该会很惊讶,
硕大的菠萝蜜竟然是直接挂在粗壮的树干上的。

(湛江赤坎区三民路一带有一条“菠萝蜜一条街”,街上有很多专门卖菠萝蜜的店铺。新切开的菠萝蜜,香味和色泽都很迷人。摄影@许伟明)


比菠萝蜜少一个字的是菠萝,
最让人惊讶的是,
中国有一半的菠萝产自湛江的徐闻县

(徐闻菠萝也是一年四季都有采摘,最密集的采摘期是3月底到6月,这期间的菠萝田里浸染了金黄的色彩。摄影@许伟明)


(眼下正是菠萝集中收获的季节,在徐闻曲界镇的乡间,经常可以看到繁忙的农人和运载菠萝的小货车。摄影@许伟明)


(沈海高速上,经常能看到大货车向外运送菠萝。借着这条老高速,今年最新鲜的菠萝,很快就将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桌上,丰富夏天的味道。摄影@许伟明)


4.

湛江的民俗文化非常浓厚,
其中有很多和民间信仰密切相关。

石狗,是湛江地区很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湛江很多地方能够见到用玄武岩雕刻的石狗,
它们大小与形态不一,丰富多彩。

湛江博物馆的一侧,
数百只石狗被整齐地摆放,
有些石狗身上已经长出淡淡的青苔。
有些石狗呲牙咧嘴,
有些故作凶狠,
有些似乎还带点邪恶。

(在晴天的午后,来看望这个博物馆的小角落,感觉像是进入了宫崎骏电影里的某个场景。摄影@许伟明)

石狗文化既是当地信俗的产物,
也源于雷州半岛先民古老的图腾崇拜,
并且和当地特有的雷神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

湛江傩舞,
是当地古代先民祭雷遣灾、
祷神保平安的民俗舞蹈。

(湛江傩舞是由中原及闽南传入的,古老生动,气氛热烈壮观,动作原始古朴,主要流行于乡村地区。摄影@许伟明)

在傩舞表演中,
人们戴着面具扮演各路神灵,
其中雷神是主要的神灵。

(雷神包括雷首公,和东、南、西、北、中五方雷将,下图为“南雷神”的面具。摄影@许伟明)


湛江人中,有很大部分
是唐、宋后从福建莆田迁徒而来。

唐初,唐太宗“徙闽民于会州(即雷州)”,
很多福建莆田人再次来到雷州半岛。

福建沿海的妈祖信仰,
也跟着来到湛江,
湛江沿海地区很多地方建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

湛江的信俗活动中,
有一种绝技表演叫穿令箭,
这种习俗充满了惊险和神秘的色彩。

在年例游神活动中,
用尖锐的金属令箭穿过表演者的腮部。
游神活动结束之后将令箭拔出,
用香灰擦在伤口上,
却看不见洞口和流血痕迹,
让人又惊又叹。

广东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
在湛江东海岛,
当地人则表演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人龙舞”。

(东海岛的人龙舞,从龙头到龙尾,全部由人的身体连接而成,多者达数百人。摄影@关威)


世代居住在大海之间的人,
或许最善于在海浪中搏击,
同时又最知道个体和渺小与无力。

人们创造了一种必须依靠充沛力量和紧密配合才能完成的表演。
在海天相接的地方,人龙来回舞动,
人之于海洋,终于不再是微不足道。


- 关注这和那,了解更多非遗故事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