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堡礁史上最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我们能做什么

2021-08-06 20:47:37

澳大利亚一本杂志在去年年底时候为大堡礁发出了一份不负责任的讣告,这篇报道以一种太史公记的方式,描述了这座由几毫米的珊瑚虫,上亿年的辛勤劳作,瑰丽多彩的海底世界过去的辉煌,伟大的声望以及当今的落寞。凶猛的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海温升高,产生了严重的珊瑚白化问题。文中最后写道:“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之后,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最终死去了,享年2500万岁…….”

大堡礁的最终命运尚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未知数,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要如何保护珊瑚礁?我们的珊瑚专家Leon同学将带你全面的了解这些问题。


在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两百公里的广阔海域,卷起一线激浪,在海下创造这些巨浪的,正式地球上最神奇的海洋环境,这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一的大堡礁

沿着澳大利亚的热带海岸绵延两千多公里的地段

无疑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结构

他有近三千个珊瑚礁岛组成

每个珊瑚岛礁都各具特色

但大堡礁最负盛名是它的水下世界

这里的生物种类,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多

这里的许多生物异常美丽,有些似乎来自科幻小说

大堡礁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年,他都在发生变化,这与千变万化的自然奇迹有关,这里随时都能给你带来惊喜,这就是大自然的奇迹---大堡礁 


大堡礁的形成

大堡礁形成于中新世纪时期,距今有2500万年的历史,它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自从上一个冰河时期过后(约一万年前),海平面抬升至我们现在所见的位置。澳大利亚东部边缘地带被海水淹没吞噬,三千多个珊瑚礁岛零星散落其中,所造就的独特地理环境构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堡礁的模样。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

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的水域, 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正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殖的理想条件。

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

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在最好的条件下,礁体每年不过增厚3-4厘米。这里有的礁岩厚度已达数百米,说明这些"建筑师"们在此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说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地区在地质史上曾经历过沉陷过程,使追求阳光和食物的珊瑚不断向上增长。

在大堡礁,有350多种珊瑚,无论形状、大小、颜色都极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宽达2米。珊瑚 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相绿色,异常鲜艳。


大堡礁白化问题

澳大利亚大堡礁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严重的白化事件,因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为它们提供丰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类。

根据卫报的报道,大堡礁区域接近93%的珊瑚面临白化问题。在大堡礁北部,基本所有珊瑚都面临白化问题,最严重的珊瑚礁中有高达50%的珊瑚死亡。部分礁石的死亡率甚至高达90%,中部有87%的珊瑚礁严重白化,其中有30%左右已经濒临死亡,南部则相对较好。而那些为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隐匿角落和缝隙的苔表鹿角珊瑚和鹿角珊瑚尤为脆弱,因而更容易受到影响。

历史上,这是大堡礁经历的第三次大规模白化事件,也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它实际上可能会更糟,气温最高的时候正好有一个热带气旋(越过斐济的Winston台风的余波)来到昆士兰海岸。气旋把云带到了堡礁中部和南部,使水温下降。否则整个堡礁的白化程度会和北部一样严重。

这次白化问题的起源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厄尔尼诺事件在历史上会周期性来袭,但直到1998年才开始真正影响珊瑚礁白化。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厄尔尼诺带来的短期升温,而且因为全球不受控的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大堡礁的温度每年都在上升。

相比30年前,如今,北部大堡礁的气温已经升高了半摄氏度。而南部的温度则上升将近一摄氏度。因此,是基线温度使得厄尔尼诺事件成为了影响珊瑚礁的极端气候


白化就意味着死亡吗?

---理性认识白化

珊瑚五彩斑斓的颜色来源于哪呢?

---在正常的情况下,珊瑚呈现绿、蓝、黄、褐、红、紫等各种不同的色彩,然而这些颜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拥有的,而是来自珊瑚体内的共生藻共生藻是一种涡鞭毛藻(dinoflagellate),在珊瑚生理正常的情况下,共生藻密集分布在珊瑚内皮层的细胞中。

根据估计,每平方公分的珊瑚组织,可能含50~500万个共生藻细胞(0.5~5×10cells/cm2),由于共生藻含有多种色素,因而使珊瑚呈现各种色彩。

什么是白化?----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就是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它的美丽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

珊瑚白化后,并不是立即死亡,如果回到正常的环境中,珊瑚通常可以复原;虽然白化珊瑚组织中的共生藻密度会减少至几近于零,但是只要有少数的共生藻存在,珊瑚即可在环境压力解除后,经由共生藻的分裂,或经由食入、吞噬作用等获得外界环境中的游离共生藻,而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含量。

白化珊瑚的局部复原,可能在数天或一个月内发生,完全复原则可能需要一~二个月的时间。不同种珊瑚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反应不一,白化的速率也不一致,白化后的复原能力,也随种类而有相当大的差异,暴露于比夏季正常水温高4~5℃中1~2天,只引起渐近和轻微的白化,死亡率只有0~10%,但是如果时间较长,持续一个月以上则死亡率大幅提高。

总体说来,只要白化不是很严重,并且时间持续不长,珊瑚礁是可以恢复原貌的。


其他危害大堡礁的因素

---围海造田

2013年年底,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了一项计划,旨在扩建昆士兰地区艾博特角(Abbot Point)的煤炭码头,艾博特角港是大堡礁沿岸地区的五座主要港口之一。

该项目需要从海底疏浚约500万吨泥沙以增加港口的深度。由此产生的废弃泥沙将被倾倒在25公里外的海水中,恰恰在大堡礁海洋公园内。

众所周知珊瑚的生长条件是需要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的,然而围海造田造成的海水浑浊度增加,营养盐大量溶解在近海海域,导致大量藻类富集,这些对珊瑚的正常生长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大堡礁是世界自然遗产,但是近几十年来却每况愈下。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珊瑚,海草,儒艮,海龟,还有包括鲨鱼在内的鱼类——的处境岌岌可危。


棘冠海星

约1963年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开始大量增殖,当时认为是其主要天敌法螺被人捕杀之故。此后在整个南太平洋增殖,对珊瑚礁和岛屿造成威胁。科学家试图加以防除,用注射甲醛等方法杀死了许多。

但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的研究表明以前有过类似的大量增殖,其后伴有衰退期。因此60年代的突然增长似乎是其自然循环中的一个阶段。60年代以来,棘冠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岛屿数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体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坏。

成龄的棘冠海星几乎没有天敌,除了大法螺之外,继而大法螺成了消灭棘冠海星的生物手段。

为保护珊瑚礁及其生物链,菲律宾、印尼、新西兰、澳洲、美国和其他太平洋诸国也在努力的剿灭棘冠海星。

然而,棘冠海星的生命力顽强,就算断其腕或切粉碎,依然可以长成完整的个体。之前曾把捕获的棘冠海星丢置海滩上任其晒干脱水而死,但被动物保育团体抗议此方法不人道。

而后台湾的行政院农委会渔业署、屏东科技大学、屏东海洋生物博物馆、渔业试验所、中央研究院、渔业学家和渔民们发现最佳的方法:将捕获的活体棘冠海星丢在饲育大法螺的水族箱中当成食料,让其天敌剿灭。一方面除害而不破坏食物链,另一方面可加速法螺的复育、野放,然后以生物防治法来达到清除棘冠海星的目的。


保护意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有高达20%的珊瑚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专家们表示,二氧化碳水平已经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提高到当前的387ppm。皇家学会会议的科学家指出,只有将二氧化碳水平降至350ppm以下,才能确保珊瑚礁长期存在。

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早已是学界公认的问题,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已明确提出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然而实际的执行却命运多艰。

日本已经把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作为国家主要战略,并形成了广泛的全民共识,而中美两个能源超级大国控制温室气体却手段有限,美国保守派甚至否认全球变暖问题。大堡礁的白化问题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作为一名普通的潜水员,也许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潜水员群体作为最环保的团体,可以影响身边人,可以多传播环保理念,积木成林、聚沙成塔,毕竟保护珊瑚礁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珊瑚专题

1.全球变暖对硬骨珊瑚有影响,对软珊瑚有影响吗?

2.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的影响?

3.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如果全球持续变暖,珊瑚礁会消失吗?---Super coral的出现

参考文献:

1.http://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38127320

2.http://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39226494

3.http://discovery.163.com/16/0425/13/BLGHRFV6000125LI.html

4.http://www.docin.com/p-418697413.html

5.http://jandan.net/2016/10/21/barrier-reef.html


约稿说明


原创文章作者,一篇奖励100元;本平台阅读量超1000的(以后台数据为准),一篇奖励150元;本平台阅读量超1500的(以后台数据为准),一篇奖励200元。 具体请联系主编托洛茨基,微信89313855。


诚邀读者加入

NBDive读者圈

无论你来自哪里,我们一起分享海洋的点滴

NBDive

微信:nbdive

更多好玩又专业的海洋生物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