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南,彩虹之国——南非行走之好望角

2021-01-08 00:43:54

好望角

        告别企鹅滩,继续向前,一直来到非洲大陆的西南端头——好望角。

        “好望角"的英文是"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好望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于34°21′25“South,18°28′26”East,欲为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洋流的汇合处。

        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好望角东方2公里(1.2海里)处,设有一座灯塔。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再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率领的船队首先沿着以往航海家们走过的航路先到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约于1488年1月间抵达现属纳米比业的卢得瑞次。船队在那里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苦于疾病和风暴的船员们多数不愿继续冒险前行,数次请求返航。迪亚士力排众议,坚持南行。船队被风暴裹挟着在大洋中飘泊了13个昼夜,不知不觉间已经绕过了好望角。风暴停息后,对具体方位尚无清醒意识的迪亚士命令船队掉转船头向东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队在连续航行了数日之后仍不见大陆。此时,迪亚士醒悟到船队可能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驶。1488年2月间,船队终于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即今南非东部海岸的莫塞尔湾)。迪亚士本想继续沿海岸线东行,无奈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归心似箭,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在返航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时正值晴天丽日。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亚士据其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再率船队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当年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再次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驶抵印度西海岸重镇卡利库特。又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达·伽马约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
        "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另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
        好望角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气象学家探索了多年,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带的特点是西风的风力很强,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这里设置了一个Toilet,管道直排海里,正所谓的“一尿两大洋”,必须在这么有意义的地方留下点什么。



        远处的洋面一直在搅动,大家认为可能是鲸鱼在那里搅动海水,可惜镜头只有135mm,不够长焦,看不出所以然来,背了一万多公里的望远镜竟然也扔在车上没有带下来。还有个老外问我镜头里能不能看的见,只好说“No,nothing”。

        好望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在好望角的一侧,矗立着一个灯塔,颇具历史,这个白色灯塔不仅是一个方向坐标,同时在他的告示牌上还清楚地写着世界上十个著名城市距离灯塔的长度,但是没有北京12933公里,中国南非
        据悉,这座灯塔建造于1849年,因为好望角经常有雾,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它作为灯塔的作用,1919年废弃,改装成观景台,倒也物超所值。
        在好望角凭栏而望,可以看见远方的海天一色,也可以看见脚下的浪花飞溅,可谓气象万千。好望角作为非洲的一个标志,是每一个非洲旅游爱好者必到的地方。俗话说,到南非不到开普敦,等于没来过南非,到开普敦不到好望角,等于没到开普敦。这就好比中国北京北京的长城,是旅游必到的圣地。
        游客前去好望角大多是冲着"非洲最南端""两大洋交汇处"的名号而来,可是这却恰好是人们所犯的一个美丽误会。非洲的最南端事实上是距她147公里的厄加勒斯角,而两大洋的实际交汇处也在这两大海域中间地带上,而非就在好望角。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人们遗憾的所在,因为好望角除了这些虚名外,他还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低矮的灌木丛和一堆堆盛开的鲜艳花朵,羚羊、斑马、鸬鹚、黑鹰等稀有动物及飞禽都在这里幸福的生活着。

        好望角还是一个植物宝库,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处于原生态的灌木层,有从来没有受过人类干扰的原始植物群,拥有研究植物进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条件。
        拥有如此丰富物种的这些地区,并非由于奇异的偶然而没有任何有用植物的原种,只是因为该地植物还没有经过连续选择而得到改进。1836年6月3日,达尔文专程来到好望角,考察这里的植物资源及物种进化情况,并拜访了居住在这儿进行天文研究的约翰·赫歇尔,因为正是赫歇尔,作为一个天文学家,在深入的天文研究的同时,早已敏感地意识到了物种进化问题。好望角是一个走过一次便会为之着迷的地方。
        人们钟情好望角,关注好望角,同时也为好望角的未来担忧。尽管人们对好望角提供了最严格的保护--这里除观光游览车以外,任何汽车禁止入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自然遗产,哪怕带走一段枯树枝、一枚小石子都是违法的。但人们同时也看到,好望角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如此脆弱,有时又不得不经受人类不经意的折腾。         好望角回来到开普敦市区的Sea Point海滨附近的中餐馆吃饭,随后前往今晚下榻的NH开普敦查尔斯勋爵酒店(NH the Lord  Charles Hotel)。

        虽然只是南非时间的晚上8点钟,而且来这也已经是第三个晚上了,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生物钟依然感觉没有调整到位,仍旧是倒头呼呼睡去。

        今天早晨四点醒来(每天延迟一个小时),玩到六点起床,洗漱并收拾行李,7点酒店早餐。



        吃完早餐,在酒店庄园里闲逛。一开始以为这里是酒庄酒店,来到之后才发现,这只是一个在酒庄区域里的酒店,它是NH的连锁酒店,非常的不错。每个人的房间都有前后两个门,阳台一出来就是一个平台,摆着观景的桌椅,感觉就像在欧洲的小别墅中,拉开窗帘就是花园美景。

        酒店内的花园也是不错的,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还有野生飞禽光顾,双脚踩在软软的、绿油油的草地上,弹性十足舒服极了。 




        8:40出发前往法国小镇(Franschhoek)去体验美食美酒美景。

        这个小镇是由17世纪末期在法国南非后营建而成的,他们带来的是法国的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酿制技术。恰好南非的这个地段的纬度、气候、土壤等条件也十分符合葡萄种植,所以,这一带成了景观、文化、美食都带有法国风情的Franschhoek。 


        想要全方位的体验法国小镇的美酒与美景,做上小火车是最好的选择,先坐上敞篷车来个法国小镇全景之旅,沿途能看到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

        游览完小镇风光,便可坐上古老的小火车,我没有找到比古老更合适的字眼来形容这趟火车,这里的路口没有路障,都是人工指挥,即使可视范围内没有行人车辆,火车也会停下来,等着两个工作人员站在路口两侧才能通行,所有这一系列的工作在这样的场景下发生,非但没让乘客觉得繁琐,反而增加了敬畏之情,正是如此执着的法国人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成就了今天法国小镇的繁荣。


        小火车途径葡萄酒庄园,Rickety Bridge酒庄的主人贴心的安排非常有特色的拖拉机(对,你没看错,绝对是拖拉机)来接送到酒庄,在南非呼吸着法国味道的空气,实在惬意……


        南非鹊桥酒庄(Rickety Bridge)位于南非西开普省海岸产区的弗兰谷(Franschhoek Valley)葡萄酒产区。 
   鹊桥酒庄座落在大森山(Dassenberg)对面,一直延伸至弗兰河边。1797年,这片土地被赠与宝琳娜·德维利尔(Paulina de Villiers)作为抚恤。据说宝琳娜是第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葡萄的农场主。鹊桥酒庄拥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这从酒窖的原始混凝土结构和埋在地下的酒罐中可以得到证实。遗憾的是,为填平原始酒窖的土地,这些酒罐被掩埋。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鹊桥酒庄开始广为人们熟知,鹊桥酒庄的桥所指的原本是一座木桥,后来由于太窄而不适合更大的车辆通过,于是酒庄当时的所有者在1996年将其改建为水泥桥。鹊桥酒庄现在的所有者是英国人邓肯·斯宾塞(Duncan Spence)。
   鹊桥酒庄占地50公顷,其中的15公顷用于种植葡萄。酒庄的一大部分被松树林覆盖,2008年,其中的6公顷松林被砍伐,以便空出拥有优质高山土壤的土地种植葡萄。鹊桥酒庄葡萄园中的葡萄树按东西向排列,山地上的葡萄被种植在朝北的山坡上,这就使得终年横贯弗兰谷的微风能够保持葡萄园的干燥和相对凉爽。群山的存在也为傍晚的葡萄园带来大片阴影,以保证葡萄植株不过度暴晒在南非强烈的阳光下。弗兰谷地区年降水量高达1500毫米,丰沛的雨量提供了葡萄生长所需的大部分水分,因此,尽管所有的葡萄园中都配备了滴灌系统,葡萄园年均灌溉量却一般不会超过3次。山地葡萄园的土壤中富含橡树叶土和谷地蔷薇。橡树叶土较为肥沃,谷地蔷薇则相对干燥,且透水性良好。这里的土壤由风化花岗岩土壤和分解页岩土壤构成。葡萄园向着河流延伸,河边的土地平整,土壤变为砂质、冲积土壤。冲积土壤由雨水长期冲刷后残留的矿物质分解形成,其成分通常包括粘土、淤泥和沙石。在山地上,葡萄植株的密度很大,以迫使藤蔓争夺养分,从而生长成为相对个体较小且密集的葡萄串。而平地上的土壤本身不太肥沃,已为葡萄生长形成了自然压力,因此,平地上葡萄植株的种植密度较小。葡萄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制品,以保证果串的风味集中,并使得每株藤上最多能够结8串果实(约重1公斤)。鹊桥酒庄酿酒所用的葡萄有的采自树龄已达32年的葡萄藤,而最年轻的葡萄藤是在2000年种下的。










南非进口红酒 海角庄园干红葡萄酒750ml系列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