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文化馆 2022-02-26 05:46:08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苍南县城中心湖文化广场内的文化驿站诗情盎然,春意融融。
当晚,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国家一级作家梁晓明和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硕士、《诗江南》编辑江离两位诗人作客苍南,与现场60余名诗歌爱好者分享了诗歌阅读的体会、创作的心得,以漫谈的形式畅想百年新诗的发展。
△豆豆吉他弹唱《沙滩上的光芒》,改编自江离老师的诗歌
△林郑颖演唱、傅海苗伴奏《此刻,他的手上捏着一道光》,改编自梁晓明老师的诗歌
新诗为什么出现?
梁晓明
五四运动最大的核心就是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白话文写作。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在胡适、陈独秀、鲁迅这一代,新的事物不断出现,需要一种创造力,需要新的语言去承载。另一方面,是大量西方文化的引进,创造出中国的新诗。
江离
我觉得主要还是有内部外部原因。白话文运动其实也是现代化运动的开端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是非常璀璨的文明,发展到唐朝达到巅峰。在过去的百年中,向西方文化的学习,有很多观念的更迭,记忆不断地丰富。因为西方文化的推动,新诗在这百年里进展地比古典诗词快。相较于古典诗词,新诗的发展更有机会。
谈谈朦胧诗产生的背景,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梁晓明
70年代传播手段、传播娱乐的平台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诗歌以全新的方式出现时,重要的是他们的诗歌对当时那十年的过程进行了反思,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反叛。当时最有名的诗像北岛的《回答》①、《一切》②,舒婷的《这也是一切》③等。大众已经对一年又一年的赞美诗产生了厌倦,这时出现讲真话、更积极性的作品,一下子打动了大家。
江离
一个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当时的朦胧诗是启蒙者,走在最前面的一批。另外一个是人的正常生活中心开始转移到个人,经济正常化变成一种常态。
两个话题的暖场,现场以诗之名的互动开始点燃,许多人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了问题:
我们这一批80后诗歌爱好者如何在事事求快的时代中安静地写作,如何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
梁晓明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时代的快和慢和我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因为我觉得对我直接有用的恰恰是诗歌本身。我们要读遍全世界的诗歌,最后发出中国诗歌的光芒,这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所以生活的节奏很快,我觉得这个对一个写诗的人来说,只需把诗歌的任务完成就行了。我唯一的顾虑就是我还剩下多少年,我能不能把自己写到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去,当然这是我个人对生活、对诗歌、对写作与诗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江离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诗歌的态度是好的,是宽容的。每一个人他从事的工作既是有意义的又是虚无的。从我个人来讲我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心灵的开发感受更丰富的东西就是有意义的;从人类的、永恒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会消失掉的。我觉得这样一种观念是非常正确的。至于后面的怎么去提升写作水平,我觉得做为一个爱好者,需要有一个好的视野,可以去读一些经典的作品。
机器人“微软小冰”②出诗集,两位老师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机器人“微软小冰”会成为我们的对手吗?新诗已经百年了,未来会是怎么样?
江离
机器人的翻译跟英译中这样有点像,语义上的精确性是没法普及的。
梁晓明
我们读诗一个是语言上的快感,一个是诗歌背后的诗人的命运。诗和人是不能分的,什么样的诗是什么样的人的。机器人小冰不是个人,它任何时候写的作品没有其背后的命运与情感体验。
作为一个学生要如何去处理旧体诗和新诗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个人的文学素养达到最好的提升效果?
江离
我们从小就接触古诗,因此对旧体诗的理解肯定会强于对新诗的理解。一首好诗并不是那么容易产生,300年的唐诗也就选取了300首诗歌而已。
在我的《忆长安》中,有很多的对于旧体诗和新诗之间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去看一下,并和我交流探讨。
怎么样?看完这期的内容,你也可以假装在现场。文化驿站好听好看好玩好体验!就是现场座席有限哦!看看现场的小伙伴们幸福的小表情吧!
知识小链接
在低处,更低处;
在细处,更细处;
在深处,更深处;
读懂自己,诗意生活。
直接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