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 刘仲方公传

2022-03-16 20:14:39

仲方公传

 

仲方公,吾之祖父也。讳树坊,号正轩,仲方其字。曾祖父汝芃公之次子,曾祖母王太孺人所生也。吾曾祖母系出名门,幼读诗书,家法严肃,故公之少小,即受严教,每每晚自塾归,兼有内课。加之公奋志勤敏,功苦不辍,因以学业精进,超绝,年仅十八,即以案首之成绩,考中秀才。吾曾祖父辞世时,公年尚幼。公之有成,实吾曾祖母之力也。

公性温厚。少年时即举止端庄,稳重如成人。对一切不良习俗,浮薄之行,未曾有毫发染。邻里多夸之。及长,更显其涵养臻致,谦恭有容。与人接,一本忠厚友善之心,言必合于情,动则基于义,无贫富贵贱,咸对之以礼,待之以诚。一切不雅之言,污秽之语,从无一字出之于口。对犯严重过错之幼小子孙辈,也仅只“可恶”二字。终其一生,无与人相欺,相辱,相抗衡之事。公之为人也,真乃冰清玉洁,实古今所难能者也。

公事吾曾祖母,可谓曲体亲心,事事敬从,无一言相违。出必告,返必面,无事则偎坐吾曾祖母身边,承颜愉志,笑语怡怡,尽得吾曾祖母欢心。时人有“母贤子孝”之赞。曾祖母寿登九十,染病时,公服侍床侧,衣不解带者四十余日。虽自身医术精湛,仍遍求名医为之会诊。及病终,停柩四十九日,以尽孝思。公每天悲泗淋漓,哀哀欲绝。发丧时已形销骨立,不能自持,其状之惨,目不忍睹,见之者无不下泪。至今,族中老人仍不时讲述公之种种孝行,以训导子孙辈。

公早年,曾设帐课生徒。其为师也,循循善诱,严而不厉。从学者皆曰如坐春风。其间,得《温病条辩》一书。公偶读之,颇有心得。一日,邻妇李母病重,百医无效,弃药等死。公探视时,赐一方,劝服试之。从之,病竟愈。公因之大慰,思之曰:“善莫大于救死。”遂遍寻岐黄而精研之,恒夜半而不知。其时,已立定专务医药之志。

后某年,单邑名门朱姓,托其至亲毛庄族人,商诸吾曾祖母,欲请公诲其子孙。曾祖母从之。于是公奉母命设坛朱府。然对医药之志趣未曾稍减,且不久结交单城某名医。二人暇则相聚,切磋脉相,精研医理,如是者四年余。其时,公已岁至“不惑”,因虑及吾曾祖母年事已高,遂荐名儒王某继其任,而辞归故里。王某者,公之诗友也。

公归,求医问病者络绎于门。公医之多愈,声隆隆起,遂为洪干卿药房聘为医师。后自开药铺,名“成春堂”。聘连储君公为账房。连公,吾出生后认作义父也。

公之为医也,不维业精艺湛,且勤勉谨慎。有聘请者,虽当酷暑奇寒,亦不惮其劳苦。尤可重者,怜贫惜苦,轻财重义。连公退休后曾谓余曰,“你爷爷之为医,向以救人为务,故免费为贫寒者,多不胜数。《成春堂》开业以来,无一人因穷苦无钱而不与无偿诊治者,即便为社会不辞之人,亦不弃置。遂举一例:姬集村有一孤老头,瘸腿,善以奇术偷邻村鸡,村民贱之曰“鸡猴子”,无与交往者。一日病危,公免费医之愈,且赠之食。连公不悦而诘之,“缘何怜一贼耶?”公坦然诲之曰:“彼贫、孤且残,已断炊。不救则死,当怜之。此为医之道也。”吾闻之震撼,公不顾自身家计窘迫,终生践行人道主义,且德不图报,贼贱不弃,诚为罕有之善举也。

公之德惠,公之人品,公之孝行,公之谦谨,皆为社会各阶层所尊崇。因而上至政要,下至平民,对公无不敬之、重之、亲之、爱之。

1932年,乡民感公之品德高洁,善行卓异,可为后世鉴,遂欣然捐资,欲为公立表扬碑,赠名誉匾,以扬其美。公固辞再三,坚执不从。然众意难违,且有族长之命,终以公意,改用吾去世数年之曾祖母之名而受之。于是策立硕碑村西地,高悬巨匾大门眉。当其时也,称祝道贺者熙熙攘攘,塞道盈庭,刘氏一门,如临节庆。真可谓名动里党,荣莫大也哉。

后,日寇犯华,国难起。1938年,丰城沦陷,便集遭袭。公抚膺叹息,悲愤至极。1940年,湖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设署便集村。公喜,主动与地委各领导接触,建言献策,互动频频。一次地委书记潘复生至成春堂,闲聊间述及自己本与公同姓,原名刘某某。早年,因革命被捕,狱中绝食,死而复生,出狱后改用今名。“潘”,外祖姓也。公闻之感佩,赠律诗两首以赞之。潘将赠诗示之宣传部长郭影秋。郭为公之诗才所倾倒,喻公为唐诗名家温庭筠,愿向其学习,遂赠公诗曰:“西风昨夜上蒹葭,战地欣逢温八叉。诗病七年敢就医,问君可有好胡麻。由是赠来答往,过从日密。

1941年,当地遭受雹灾,秋粮绝收,民生艰困,地委领导深感忧虑。于是,公写诗两首分赠郭、潘以励之。赠郭诗中称其为“郭汾阳”,望他能像其先祖郭子仪击杀胡贼安禄山那样,,拯生民于倒悬。二人亲往《成春堂》致谢,与公面商救灾之策。郭影秋且答诗曰:“灯昏狐鼠几来过,秋夜愁听禾黍歌,不仅医人还医国,回天我负小华佗。”(诗后且注有“公热情治病 ,当地人以‘小华佗’称之 ”)。

上两诗引自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之《郭影秋诗选》。然,公之精美赠诗却湮然无传,惜哉!

此前,著名烈士马乐三亦与公有密切交往,从其1936年于便集村任教起,直至牺牲,闲暇时或从公学诗,或谈论时政,一直为成春堂之常客。《便集村史》与《便集小学校志》所载之马乐三烈士遗诗,皆经公手改。作家梁成琛在其《劲节正气存千秋——马乐山》一文中,对烈士生前向公学习及与公频频交往之事亦有详述。

后,烈士遇害,公痛惜殊深。1944年冬,湖西地委于便集村召开马洛山烈士追悼大会,其时湖西专署已迁离便集,公亦避祸于单县姬集村,闻知追悼会消息后,公专程赶来,与随后到达之地委书记潘复生、新任专员郭影秋、县长吕英等会聚于原成春堂药房共同议事。其时,各单位、各行业所献挽联十数则,皆由公编写,编文收入《便集村史》中。

与革命者之广泛接触,使公之思想大为开阔,,深怀景仰。日寇投降后,国共分裂,内战起。公曾预言:,必得天下。所以然者何?政得民心且军纪整肃也。并例说宋时岳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故百战百胜,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誉,此其一理也。

新中国建立后,公思想开放,安然从医。且一再教育家人要“随时”。公曰:时移世异,焉可一遵常理,古之圣贤亦有“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之说,故不能与时俱进者愚也,且不为时代所容许。其时公对土地改革,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各项政策,皆持赞扬态度,并编写大量对联、诗词、歌谣,予以倾情讴歌,谨引公遗诗一首以证之。

诗之序曰:“外孙行道,职居校长,义所当为,锐进多快,余喜其精神焕发,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之意,因仿照事实,为六韵七律一首贻之,以作后日纪念。”诗曰“上游争到是英雄,好事全归干劲中。领导教员成骏业,变更校舍纪鸿功。枌榆社革旧凋蔽,桃李树培新貌兴。生徒收纳十班整,地址扩充两学通。考试几经科教育,彰彰成绩冠全丰”。此诗为公去世前数月所作。诗中显示出对国家政策之真诚支持,对事业发展之倾情赞誉,足见其“随时”思想之始终如一也。

1953年,原七区成立首羡中心医院,院长再三请公任主治医师。其时,公已年高88岁,但仍不顾家人之百般拦阻,而坚持赴任。随后,公之声望再达峰巅。此期间,首羡医院虽名医会集,然求医者十之六七皆请公诊治。或曰:“吾病若经公手,死无憾也”。

1954年春,医院工资改为评分计酬制。众议公为十八分,其余十三人皆在十分内依次下浮。公闻之怒曰:“荒唐,十分为满,何来十八分之议?现国家倡导均衡,将一人孤悬绝顶,与置其炉火之上何异!”拒不受。后院长邀同七区文教助理员谓公曰:平均主义并非国家所倡导,,劝公服从众议,以利工作。公闻之默然良久曰:“院中诸君各有所长,余老矣,安可独享数倍于人之薪资?此仪非爱我也,望改议于十分内”。当日,区文助参与协调,改议为十六分。公虽勉强从之,但每曰有惴惴然如坐针毡之感。

1957年医院同意公返回便集联合诊所。19598月,公为病人处方后,起而倒地,左腿骨折。卧床期间,仍多次应邀向诊所医生口授药方,为危重病人治疗。年底,公寞然辞世。从医53载,享年94岁。

公在世时,。1984年所编《丰县医学志》,公被列为晚清以来近百年间全县四大名医之首,且为唯一完美无缺者。

赞曰:

公之少年,循分自励。潜心诗书,寒暑无替。学迈,县试第一。年未及冠,列名庠序。

彬彬儒雅,不随波靡。谦和逊让,严于自律。事亲至孝,诲人切挚。恭敦谨重,品迈庸俗。

为救人命,弃文从医。醉心医道,好善乐施。誉比华佗,名动乡邑。里党感念,树碑勒石。

,公心如炽,广交党人,谋划抗日。新国成立,倡言随时,讴歌党策,不遗余力。

年届耄耋,应邀赴职。一柱擎天,功成不居。名列医志,位居首席,德艺双馨,璧无瑕疵。

思公音容,泪沾襟湿。立传志记,永垂后嗣。

  

嫡孙文经沐手敬撰,20128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