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徒步穿越美国大峡谷

2022-02-20 05:14:24


文丨邵鼎轶

图丨邵鼎轶


编者按:

邵鼎轶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八年制学生,这个暑假,他一个人来到美国大峡谷,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在这里的两天,邵鼎轶每天步行10小时,负重约40斤,走完了48公里,徒步穿越了这个举世闻名的大峡谷。 走出山谷后,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说道:“在接近极限的情况下,才知道什么最重要……我想自己20岁之前,大概也没什么后悔了吧。” 而现在,他正在阿拉斯加。


旅行前决定去哪儿大多是一拍脑袋的事情,我去美国大峡谷就是这样。


两年前我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小镇Alice Springs(译为:爱丽斯泉,澳大利亚内陆城镇,是通往经典自然景观艾尔斯巨石的中转站,周围尽是四面八方延伸数百公里的红土沙漠)看一块享誉全球的大石头,据说是土著人心中的圣地,看了一眼觉得不感兴趣。


在Alice Springs的那几天里,青旅老板看我好几天泡在院子里两浴缸大小的游泳池中无事可做,心疼池子里比油还贵的自来水,于是告诉我一个秘密,说当地夏天最热门的活动是在午后绕着石头徒步一圈。


我听说过有人转山、转湖,却从未听说有人转石头,一下子就来了劲,顺手用这秘密引诱了正在厨房里研究菜谱的一对美国小情侣同行。


夏天午后沙漠里的太阳足以把人晒干,走了两个小时之后美国小姑娘显然有些体力不支。


她耷拉着脑袋问我青旅老板到底说了什么,我说这是“the hottest activity”(最热的活动),她朝我竖中指。


小姑娘说,作为回报也告诉我一个秘密,在美国也有个热门的活动,叫徒步穿越美国大峡谷,她用的词是“popular”。


这就是一切发生的根源。


两年后到了美国,发现大多数美国人穿着开裆裤满街跑的时候就知道美国大峡谷了,现在大峡谷已经成为国家公园。


不错,成为国家公园就意味着至少有地方睡觉、有地方撒尿、有地方卖门票。


当我背着四十斤的背包,清晨五点半站在峡谷边缘徒步起点的时候,太阳刚刚从峡谷另一边升起来,朝阳映照下的大峡谷光影交错,高耸的岩石被朝阳照得火红,背后投下深蓝色的阴影。


【美国大峡谷】


像大多数夏日的清晨一样,峡谷边缘的空气凉爽而清新,步道上偶尔还能见到早起晨跑的游客。


以我的经验,早起徒步的好处是可以独享整条步道。


往下走了一个小时之后,游客和晨跑的人都消失了,回头已经看不见起点,峭壁像一堵高墙挡住退路,整个大峡谷如一条蜿蜒的巨蟒将人困住,目所能及之处沟壑纵横、草木稀疏。


这未免有点太孤独了,一种巨大的苍凉感袭来,我感到渺小。


过重的背包和连续的陡坡让肩膀和膝盖不堪重负,明显拖慢了行进的速度,十点的时候我才见科罗拉多河。


浑黄的河水咆哮着穿过峡谷,这条雕刻出美国大峡谷的著名大河,相比虎跳的金沙江更雄壮,相比三峡的长江更野性。


看到河中有人乘皮筏漂流而过,想起电影Into The Wild(美国电影,译为:《荒野生存》)里不愿等待许可私自漂流科罗拉多河的McCandless。


时至今日,科罗拉多河的漂流许可仍是一纸难求,大多数人需要经过至少十年的等待,然而,在等待的近十年期间退出的人极少。


整整十年的坚持,这是多么深刻的热爱。


【科罗拉多河上的铁桥】


烈日下走过科罗拉多河上的铁桥,穿过河岸边的沙漠,眼前出现一片绿洲和几幢木屋。此时是中午十一点半,晚于计划一个半小时到达了当天的营地——Bright Angel Campground。


营地位于Bright Angel Creek(译为:智神溪)的岸边,距离谷顶1500米,营地两侧皆是陡峭的悬崖,颇有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之感。溪流边树木葱茏,造就了峡谷里不可多得的清凉树荫。


营地旁的这条小溪发源于峡谷北缘,由北向南横穿整个大峡谷,最终流入科罗拉多河。


无论对于居于此处的古老印第安人,还是如今每年数十万到访峡谷边缘的游客,水源都显得至关重要。


贯穿大峡谷南北的这条小径最早是居住在峡谷边缘的印第安人获取水源的道路,峡谷的南缘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关系,用水只能来自于峡谷的底部。


直到数十年前美国人在峡谷里修建了一条落差接近2000米的输水管道和多个泵站,才保证了峡谷南缘的居民和游客的用水,结束了长达百年用骡队运水的历史。


虽然国家公园已经在步道沿线设立了几个饮水点,但对于夏季徒步进入大峡谷的人来说,这条小溪还有另外的重要作用。


五月份的时候我给公园的backcountry office(即边远地区管理办公室)发邮件申请峡谷里的营地,因为在峡谷里露营需要特别的许可,露营许可很快就批了下来,但同时寄来的还有一份夏季徒步警示。


夏季的大峡谷底正午温度超过四十五度,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能超过五十度,每年都有徒步者因为脱水或中暑而需要救援。


警示里建议高温下弄湿衣物,有助于散热,于是我一整个下午都泡在小溪里,和营地里的其他人聊天,等到太阳落山,溪水变凉不能再泡的时候,就上岸准备睡觉了。


这一晚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今天的徒步让我清楚地认识了这条路线的难度,我有些担心能否按时背包爬出峡谷。


更大的担心是,因为要避开正午最热的时间,每天天亮前就要开始徒步,要独自在漆黑的巨大峡谷里徒步,不免有几分害怕。


虽然已经一个人旅行多次,但住在青旅和独自在野外扎营的感觉完全不同,偌大的营地里几乎都是一家人或三五好友一道出来徒步露营。


我远没有料到独自面对自然的巨大未知会是这样的困难,我愈发想要尽快走出去。


【早上睁开眼,邵鼎轶发现一只鹿在离帐篷两米的地方吃草】


第二天我是三点半离开营地的。


营地里还没有人醒来,头顶是漫天的星辰。峡谷里一片漆黑,即使是强光的头灯也不能完全辨识小道两侧的状况,我只能专注于前方三到五米的道路。


我完全被早点走出峡谷的念头占领,脚步也不由地加快。峡谷底部地形平坦,加上峡谷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徒步变得轻松了许多。


由于大多数徒步进入峡谷的游客会选择从Bright Angel Campground原路返回峡谷南缘,选择继续向北穿越峡谷的人很少,早上八点的时候,我才看见了一队徒步者。


这是Smith家族五人探险队,由Grandpa Smith、他的女儿、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组成,我遇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刚在路边石头上发现一条蛇,招呼我去看。一条三十公分的蛇离我只有一米的距离,抬起头朝我吐信子,这一家倒是淡定自若,又是拍照又是指点不亦乐乎。


攀谈发现他们也打算今天走出大峡谷,已经在黑暗中独自走了五个小时的我毫不犹豫地请求加入他们。


当我们开始向上攀爬的时候已经将近十一点,烈日下背着沉重的背包向上攀登异常艰难。其他人几乎都只背了水和食物,背包重量不及我的一半,我落在队伍的最后,几乎每走十几步就要停下休息肩膀。


Grandpa Smith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体能却远胜于我,十年前他曾经和妻子徒步穿越过美国大峡谷。


他和我讲大峡谷十年里的变化,讲大峡谷的故事,并且不停地停下来拍照,我知道他是为了等我。


最后的五公里似乎没有尽头,Grandpa Smith的孙子不停说:“This is a torture”(这简直是种折磨)


他看着浑身湿透疲惫不堪的我,说他带孩子们来徒步大峡谷是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可是现在只希望他们不要记恨自己。


而我却在想:怎么会记恨他呢,多少人能十岁就徒步穿越美国大峡谷呢?


事后我妈问我当你向上爬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我说我只是想要走出去,大吃一顿,找张床睡一觉。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说支撑他跑完全程地想法往往非常简单,即跑完就不用再跑。


有人希望通过挑战生理极限来重新认识人生,有人觉得旅行能赋予人生新的意义。当一个人旅行的时候,偶尔也会思考这种问题。


其实人是需要被故事喂饱的动物,有时是别人的,有时是自己的,以填补内心的饥肠辘辘。


旅行是一个生产故事的机器,你走进去,它将你和陌生人、陌生地方联系起来,生成一段故事,供你说给别人听,或自己反复回味。


走出大峡谷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五点。


Grandpa Smith对大家说:“We adopt a son, Dean Smith”(我们收养了一个孙子,Dean Smith)


我们合影,夕阳落在峡谷的另一边。



这里是【远行】

我们拒绝泛泛而谈的流水账,而是希望聚焦远方的细节,为你展现未曾遇见的风情与内涵。

每周日晚,听远行归来的人们,讲故事。

欢迎对于城市独具只眼的你发来稿件,详情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往期精选:

回复远行,阅读《关于旅行(游)的几点闷思》

回复七夕,阅读《让你心动的七件小事》

回复后会无期,阅读《复旦版后会无期经典台词》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