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为什么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好

2021-11-21 22:44:38


你我同行

给大家分享一个家庭治疗案例,关于一个人的家庭治疗。

头发半花白的他坐在我面前,神情沮丧,脸部皮肤紧致,估摸年龄大约在三十五至四十五之间。


从事心理咨询十几年来,我一向对坐在咨询椅上的成年人的年龄估算很困难,不过,凭第一眼的直觉估摸年龄,也必须成为评估来访者整体状态的一个步骤。


果然,一填来访者资料就发现,把他看年轻了,问他希望我怎么称呼他,于是,就成了我嘴里面的老马。


老马两天前刚跟儿子吵架,吵得不亦乐乎,被孩子痛斥“你这么失败的人就别来教育人了!”窝火失眠,想来约我聊一聊,顺顺气。读大学的孩子从老马讲的故事里来听,算是个省心懂事的孩子,学习不好也不坏,花销相对同龄人较少,人际关系么也挺简单,脾气么,一般情况下不错,上来暴劲儿那臭脾气也相当随自己。(等等!哎?这里好像是在说,老马的脾气很暴躁?倾听来访者言语表达中隐含的含义是心理咨询师的最基础的基本功。)


一边听老马讲故事,一边感受老马的情感,难过里掺杂着浓浓的挫败感。浓浓的,似乎眼前的老马陷入到深深回忆中,跟所诉说里父子俩吵架带过来的情绪相比,显得深重,此情绪非彼情绪。不完整的叙述里面,言语表达出来的内容与非言语表达的信息差异很大。显然这一个吵架事件里面激发出来的是另外一个或者多个事件经历过来的挫败体验。


老马的夫妻情感听他道来也挺好,也不好。好的是双方都初恋成家,纯洁不分心。不好就说不太好了,马妻性情沉稳内向,表达不多却很清晰,显得口齿伶俐,跟谁唠嗑儿都很愉快,就是跟自己聊不到一处来。两口子对话不出三句,结局只有两个:要么吵起来,要么闷住气躲一边。(这里出现了问号,因为什么俩人会吵起来或者生闷气,瞬间闪过一堆假设又迅速化为虚无)


我问老马,她年轻时也是性格内向人吗?老马一愣,侧头回忆一会儿,犹豫地说:“好像不是。她年轻时应该是个开朗外向的人。”那是什么原因让她变得沉稳内向了呢?(家庭中某成员的状态,都不是一个人所孤立存在的,都同时影响着这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继续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环环相扣,纠缠不清。邀请老马一起探索其内在家庭面具。)


老马再一次陷入沉思。脾气温顺的孩子跟自己暴躁吵架,当年那开朗外向的妻渐渐内向,很会聊天却唯独跟自己聊不上几句平顺的嗑儿。这一切是发生了什么,才在老马面前呈现出来的呢?家庭治疗师设计精准的问话,提供给来访者自行梳理。这是当然的,毕竟我只跟他接触了这一小会儿,他家人的一切情况都不得而知呢,说什么主观性的推理假设判断都带有极大的风险,能做到的只有一点,使用问话促使眼前的求助者反思。


老马抬起头,眼神收回,默然。“好像,我在家里面的脾气有点大吧?就像我爸。”故事拉开了另一幕。

老马的爸爸,勤劳肯干,又心灵手巧做啥像啥,要求老马兄弟姐妹们也很高,要按照自己的看法和标准行事。按现在的说法,他当年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有完美倾向的强迫症。待自己三言两语说清楚要求后,孩子们做不出来,就会一顿发大脾气,打打骂骂。这要求不单单只对孩子们的,包括老伴儿在内。所以,在老马的记忆中,常常是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惹了祸,妈妈领着坐一排甚至跪一排听训,挨打,不容分辩。哪怕是被同学欺负了也不允许打架,只要有别的家长找上门来说不是,老马的爸爸二话不说直接拉过孩子当着人家长的面儿就甩一巴掌,不留情面。

因为老马爸爸的严教传开去,所有的姐妹们都被各自的同学欺负,当孩子们渐渐长大,不再奢望爸爸能成为护佑自己的那个人,只能靠兄弟姐妹自己抱团儿来群战并且打服那个找茬欺负人的孩子不得找家长告状,才渐渐没有同学敢随便欺负孩子们了,而老马似乎格外顽劣淘气,姐妹们也很嫌弃自己。


日子渐渐过去,别的姐妹还算安稳,只有老马反变得时常跟同学起冲突,一点儿亏都不能受,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好。从有仇必报,渐渐到了睚眦必报。好在,老马的家搬了好几个地方,断掉一圈儿老关系后一切再重新开始。直至成年后参加了工作,老马也是一副不能让自己吃亏的样子,看着同事们彼此处成哥们的热乎劲儿,总感觉自己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内心中常有很多失落感。


后来学着用请吃请喝地跟工友们相处,酒肉朋友一起打打麻将等倒是有了几个,但凡遇到有哪些需要这帮朋友们主动相帮助的事情,就很难见到大家的身影了,这些他认为不公的人情世故炎凉冷暖引起来的憋屈,也是让老马难以忍耐,担心当面发作会没朋友,忍住等回到家里常常气愤相骂。不图别的,只为泄愤,好像这样能在同事们的背后骂出去,解烦,然后还能继续一起混。周而复始。


老马娶妻成家之后暗自发誓,坚决尊重她不让她受欺负,随时保护她。只要听妻叨咕哪里哪件事让她自己感到不舒服了,都心疼得气不打一处来,必会当面去为妻挣回面子,谁都阻拦不成。


时间一点一点滑过来,妻好像渐渐沉默无语了?自己竟然没有发觉。对待孩子也一样,老马疼在心尖上,一路看护着宠溺着进了幼儿园,再上学,然后进了大学。但是,只要孩子调皮不听从自己的安排,训斥是随口就来,巴掌也会时不时常地拍下去。每次见到孩子眼睛里面涌出委屈的泪花,老马随即又悔恨懊恼,软声哄劝求原谅。一次次的循环,只是老马能保证出手绝不使劲儿,但是骂得很起劲儿。




老马唉声叹气地说着念着,猛然间眼泪就涌了出来,充满无奈和悲愤地说:“怎么从小就有那么多的人都看不上我,不愿意跟我好好说话!?我也努力维拢呀,小时候维拢爸妈姐妹们,然后爸妈姐妹们打骂自己欺负自己,出头露脸的事儿说啥都不爱带着我;上学维拢同学,给他们带好吃的帮他们打架,谁受屈了喊我一声准能给打抱不平,但是没有一个能成为朋友,长大以后也是,除了办事情收红包礼给我打个电话通知一下,平时喝个酒度个假聚个会从不喊我!……”





后期一次又一次的会谈中,老马说,儿子那天竟然主动给自己打电话聊几句了!啥事儿都没有,闲聊,尽管才2分钟,这说明孩子在学校里面想爸爸了。放下电话心里那是从来没有过的激动。被人惦念的感觉,从没尝到过的美呀,念叨一回就感到自己陶醉一回。


再跟孩子说话时,老马的声音里面竟然也透出股子柔软。百炼钢化绕指柔。家庭治疗中关注来访者家人彼此间的关系状态,以及发展出来的新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在家庭关系中所体验到的新的细腻情感,给予正性强化。


一个自小就被至亲们指为招人烦的挨骂挨打爱欺负的孩子,当他渐渐长大,他不自觉地只会做出让周围的人都不舒服的事情,不为别的,只因为,那种被斥责被嫌弃的氛围,是自己从小赖以生存的最安全最熟悉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所有的新环境里面全都充满着让老马没法预估的大概是能够让自己遭遇痛苦不堪的未知的威胁。


这是一种对原生家庭的忠诚,对成长经历的忠诚。这份忠诚必须值得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面对,继而释放里面的爱恨情仇。然后,或者释然,或者封存,把堵得满满的心里,留出些位置,直至可以把沧桑留在过去的岁月中,能看到眼下,面前站着的全新的人,和全新的风景。

13岁男孩要参加一个为期七天的训练营,妈妈给他准备了7套衣服,是根据网上天气预报准备的相应的衣服。有一天预报的是高温,结果当天突然降温了,训练营结束后,孩子一见到妈妈就不停的抱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对父母不尊重,乱发脾气,不体谅人……但探究根本,却是父母界限不清造成的。

 
1
什么是界限?

 

“界限”——你会想到什么?“划清界限”——听到这个你的感觉怎么样?

 

感觉不舒服?感觉奇怪?感觉分离?

 

从日常生活中看,很多地方都有界限:

比如小区外墙, 比如楼顶的护栏,还有马路上车道的区分,建筑工地等。有了这个界限,人们才会感到安全,也是一个界限, 它告诉你有些地方是不可以去的。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更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如果没有界限,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合适,怎么做才对。

 

如果家庭里有清晰的界限:比如父母知道孩子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伴侣和自己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会尊重这个不同。

 

家庭里面的界限能让每个各体保有自己的独立感,然后独立会被尊重。

 

在与亲人相处中我们要学会分清楚界限,尊重、接纳家人有自己的选择,不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更要引导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感,学会拒绝,也不侵犯他人的界限,从而建立长久稳固的人际关系。

 

2
界限不清,表现在哪里?
 

当孩子跌倒了,本该自己爬起来,你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殊不知,你的善良让你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关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和模糊。

 

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那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

 

长大后的孩子甚至是此时的你,一边大声宣告“恋爱婚姻工作养育孩子是我的事”,一边把找自己做的工作、买自己住的房子、养自己的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也在这种模糊的界限中,觉着“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也是我的事”,开始冲突,开始痛苦。

 

不仅如此,长大后的孩子甚至带着模糊的界限感与同事互动,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却不会说“不”,本该自己承担的,却又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也带着模糊的界限与社会互动,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常抱怨和不解:“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

 
3
为什么要划清界限?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发展为一个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完全取决于他与他人和世界的联系,以及他对他人和世界的知晓。

  ——鲁道夫·斯坦纳


小婴儿没有界限,全部依赖于养育者。随着他自我觉醒,界限越来越清晰。父母,特别是中国的父母常常无视孩子的完整界限。许多父母或者由于自我爱的缺失,或者由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孩子当成“爱的替代品”,假借爱的名义,强行介入孩子的“房间”,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以此补偿我们自己的缺失,实现我们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反抗家长的介入,于是会逆反,会用种种家长难以理解的方式进行反抗。许多家长常说,孩子怎么不懂事,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其实,这基于我们大人长久以来忽略孩子的“房间”——独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为自己学习,不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4
什么是健康的自我界限?
 

1、我不再对你的情绪负责,同时我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很多孩子经常被父母要求对他们的情绪负责。比如:我现在很失望,是因为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所以你最好别再让我这么失望(意思是,你需要对我的失望负责)。

 

2、我并不知道你的想法和情绪,更没有资格定义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那句著名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不可能比你更清楚什么才是对你好的。

 

我们无权去定义什么是对别人“最好的”,却仍旧可以邀请对方跟我们讨论怎样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我们仍旧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情感和逻辑,但我们不会强迫的告诉对方说:“你就要听我的,因为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3、我尊重甚至鼓励你的独特和跟我不同,不同的声音不会被压制,而是被充分鼓励。

 

在没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中,每个人的独特性都会被打压。父母可能把孩子看做是延伸的自己,要求孩子的情感,想法和行为跟他们一致。在这样的家庭中,往往独特和不同就会让每个人产生很大的危机感,让他们觉得家庭的“和谐”受到了威胁。

 

因为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行为和想法,就像我喜欢吃苹果,而你喜欢吃梨一样,我们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偏好。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并不会要求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独特,而是共同探讨满足每个人需求的可能性。


5
如何成为有界限的父母?
 

4岁的孩子必须要自己收拾玩具,否则一周内无法再玩玩具;

 

7岁的孩子需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自己收拾书包,忘记东西自己承担责任;

 

12岁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如果用完,即使正好遇到商店打折有自己特喜欢的东西,父母也不会为之买单……

 

很多时候,为孩子制定界限,看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为什么实施起来效果往往不好呢?问题关键是在于父母——父母是否能够持守界限。

 

1 循序渐进

 

刚开始为孩子立界限,需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今年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希望在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然后分解到这个学期要帮助培养孩子哪几个习惯?最后具体到这个月要帮助孩子养成哪一个习惯?比如,可以每月集中就训练一个新习惯,训练成功,再继续下一个。

 

2 持之以恒

 

孩子非常聪明,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试探父母立界限是否动真格。九点真的必须上床睡觉吗?不上床睡觉真的会剥夺看电视时间吗?这需要父母坚持所定的界限,不是因为父母今天心情好,或者孩子今天表现乖,这个规定就不用遵守。

 

3 意见一致

 

父母或者家里长辈意见统一非常重要。很多时候界限不成其为界限,就在于家里长辈没有形成共识。

 

晚餐后孩子负责洗碗,可孩子到奶奶那里一说,奶奶就帮着洗了。家里长辈意见不统一,很容易训练孩子成为“两面派”,见机行事,不利于孩子成长。

 


4 调整和改变

 

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有些界限可能实行一些时候,发现比较难操作,不切实际,可以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对孩子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孩子所立的界限也需要改变。

 

5 耐心和爱心

 

很多时候,你要预期到他不仅要违反界限,也会多次抗拒所应承担的后果。但你要对他有耐心,并对自己有耐心。

 

和计划观点:

所有的界限,是逐渐划分的,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足够的安全感。
 
界限的大前提,是你要确保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你们之间的全部关系不仅仅是有关界限的问题。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你无条件地接纳他,爱他,为孩子所立的界限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正如吴丽娟教授所说:“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小事情是可正可负的,关键的点就是要尊重要孩子同时也要尊重自己。

教育孩子,家长自己内在的丰盛很重要,而这绝非一篇文章能够讲的清楚。






“身心加油站”  微信公众号:sxjyz8  

      呼和浩特市支点心理咨询中心是一家集心理咨询辅导、身体推拿调理和身心灵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由呼和浩特地区知名心理专家、婚恋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和中医推拿养生专家组成,既致力于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逃学厌学、网瘾叛逆、人格障碍等问题、成年人婚恋情感、职场困惑、心灵减压,以及抑郁、强迫、焦虑、恐惧等症状;同时运用身心全息疗法、根骶疗法和原始点健康疗法,有效治疗身心亚健康问题,让您的感官全面复苏,发现本真自己,还您幸福完满人生!

      预约电话:0471-6686529  18047123132

        客服 Q Q:1269005881

        客服微信:amslyj

        机构地址: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家乐福商场)向南100米路东鼎泰好望角(新华保险大厦斜对面)18层1815室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