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母亲河—辽河(二)

2022-06-14 19:30:52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 

你要读它 懂它 最后爱上它


文化与遗存,为乡愁留住记忆 。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

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

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

她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


物质文化遗产

辽中境内河流纵横,辽河、蒲河、细河流经境内,浑河、绕阳河流经边境,流域总面积 1645 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 61 亿立方米。辽、浑、蒲三大河流作为流经辽中境内的主要河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辽中人民,辽中人民依赖这几条河流生息、繁衍,早已成为辽中人的母亲河。

古往今来,河流里丰富的物产,丰富了辽中人的餐桌,满足了辽中人的舌尖,孕育了辽中人健康的体魄;沿河两岸的种植业、养殖业、中草药材满足了辽中人生活所需,富裕了辽中人民;因河而生的文化,丰富了辽中人的精神生活,孕育了辽中人高尚的精神文明。这三大河流作为大自然留给辽中人民的宝贵遗产,给辽中人民带来了太多太多享受不尽的东西 ......

辽   河

辽河在带给流域人民水利的同时,也曾给流域人民带来深重的水难。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辽河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 7 8 月份,由于受来自西北冷空气与来自东南太平洋暖湿空气作用,暴雨占全年降雨比重较大。历史上,辽河流域洪涝灾害频仍。一般洪水,平均 2 3 年发生一次。特大洪水,平均 7 8 年发生一次。近百年来,辽河流域曾发生较大洪涝灾害50余次。在辽中境内,1911 年夏,卡力马北辽河段决口,无数村屯被淹没在洪水中。1921 722日入伏后,辽河小榆坨子、北民屯堤坝决口,辽河以西半成泽国。1929年,辽河多处决口,给辽中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34年,辽河大水,一昼夜暴涨 1.5 米,滩地颗粒无收。1936 年,连续两天暴雨,使农业受到严重损失。1937 8 3 日- 9 20 日辽河再次多处决口,洪水所及,房倒田毁。1946 8 月,辽河长林子、三棵树段决口,受灾达 27个村屯。1948 年夏,右岸南民屯决口,左岸李家村决口,造成群众流离失所。解放后,辽中境内的辽河也多次发生洪灾。1950 年- 1953 年,辽河四年中三次暴发洪水。1960 年,辽河一年暴发两次洪水。1975 年辽河暴发特大洪水,马三家子决口。7 29 日下午至 31 日上午,境内连降暴雨,平均降雨量达 260 毫米,最高达 340 毫米,全县积水面积达85.4 万亩,冲倒房屋 0.9 万间,冲毁桥梁 12 座,涵洞 81 个。8 4 日,辽河巨流河水文站流量达 1610 立方米 / 秒。由于河道内存在很多阻水障碍,致水位大幅度壅高。8 4 日中午,三家子站对应的滩地套堤溃决。洪水浸过该站压力管,1910分管壁渗水,透水地方口子不断扩大,21 30 分决口,口宽 84 米。决口后,省市、沈阳军区组织部队和民工计 1.5 万人赶赴抢险。这次决口受灾损失惨重。县南六间房、朱家房、于家房以及台安县的黄沙坨受到洪水冲击,受灾人口达 12.3 万,受灾农作物达 35 万亩,减收粮食 1.4 亿公斤。新建的三家子排水站厂房和机电设备全被冲走。在抢险中,、徐占东和下乡知识青年王金祥、甄广礼 4 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5 年秋季,辽河辽中段再次暴发特大洪水。从 8 15 日- 29 日,仅半月时间,朱家房水文站就出现 3 次洪峰,流量从 1560 立方米 / 秒上升到 1980 立方米 / 秒。辽河干流第一次洪峰进入境内,辽河右岸 28 公里长的大堤普遍渗水脱坡,出现 28 处险工险段。省防汛指挥部发出命令:民堤和规划套堤一律扒掉,确保大堤安全。县防汛指挥部组织民兵 1.5 万人投入抗洪抢险中。沈阳军区紧急调集 1500 名官兵支援辽中抗洪抢险。8 13 日,,检查辽河堤腰屯险段。8 15 日,,检查红庙子、瓜茄岗子等险工险段。8 17 日,、朱家甄到辽中视察水情并组织抗洪抢险工作。8 19 日晚,辽河第三次洪峰入境。当晚正值九号台风登陆,洪水像发狂的猛兽咆哮倾泻,全县 7 万多名民工冒着九级大风和倾盆大雨,与洪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821日中午, 81400 部队两千多名官兵强行军 80 多公里,赶赴抗洪前线瓜茄岗子村。8 24 日,、水电部副部长杨振怀冒雨来辽中察看水情,指挥抢险,。这一次辽中人民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取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但洪涝灾害也给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101 万亩。其中绝收 41 万亩,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 77%,农林牧副渔各业损失折合人民币达 1.7 亿元。

洪水灾害(资料图)

辽中很重要的一部历史,就是同水害作斗争,战天斗地史。辽中始建辽河堤防,为清嘉庆末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 年),堤坝高达8 尺至 1 丈。民国二十年(1931 年),辽河坝工局修筑了小榆树子等 6段堤坝,长约 1.53 公里。1946 年至 1947 年,辽河局又先后对满都户、八家子堤防进行了补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辽河两岸人民十分关心,多次对辽河进行整修。解放初期,共完成 6 段改线和 9 段补堤。动用民工 17 万工日,动用土方 49.92 万立方米。1954 年整修后的堤防安全通过 2790 立方米 / 秒流量。1956 年至 1958 年,对辽河中下游堤防再次进行全面整修。1976 年配合辽河清障对大堤进行第三次整修。这次整修从 1976 3 月开始,至 1991 年秋结束,历时 15 年多时间,总投资 6201.2 万元,动用人工 109.6 万工日,动用土方 1986.61 万立方米、石方 16.74 万立方米、砼 3440 立方米,完成堤防整修、河道治理、河道清障、绿化造林、穿堤方涵接长等 5 项工程。1985 11 10 日-30 日,全县组织万名民工,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完成了辽河左岸菱角泡至赵家 6 公里、右岸曹家至路夹河 2.5 公里两处险工险段的修筑任务。1986 年春,,支援辽河左岸说理街村南北 1.9 公里的堤防补修工程建设。1987 5 月,对 1985 1986 年两年汛期沿堤脚行洪而形成的宽 130 450 米、深 1.5 米的串堤沟实施了整治。动用泥浆泵 220 台、拖拉机 80 台,完成土方 192 万立方米。1990 4 15 日- 6 25 日,启动畜力车、小四轮拖拉机、大型拖拉机,对下万子、马家房两处险工险段进行昼夜抢修,完成了化家村、大树林子、路夹河防汛路的修筑。1995 年特大洪灾过后,为控制低洼地段形成串堤沟,在辽河左岸徐家房子、长林子、陶家村,右岸瓜茄岗子、三道岗子、南民屯、路夹河等处加高坝炕,修筑土丁坝 10 处,总长 1800 米。2002 年,对历年形成的严重险段进行抢修,完成卡力马、傅家屯、瓜茄岗子、陶家村、三道岗子、古城子、大树林子、侯头沟、官粮窑、长林子、老大房、小徐家房子等护岸工程,修筑高洪丁坝 8 道,石笼丁坝 26 道,平顺护岸 3840 米。1986 年春,开始对辽河进行清障,对辽河两岸 73 处、总长 9.58 万米民堤实施清除。1987 年,清除右岸胡家屯、古城子两处套堤 3200 米。1988 年,在三棵树、西地、徐家房套堤上打开宽 170-200 米不等的口子。1989 年对于家房插拉村套堤、朱家房镇田家房套堤实施拓宽清障,扒除套堤 2 公里,迁出老大房乡老大房村、路夹河村和养士堡乡菱角泡村居住在河滩地住户 67 户,拆除房屋 183 间。1990 年,在左岸黄土砍、白家岗、下万子、三家子、马家子、侯头沟等 6 处套堤接壤尾端打开宽 150-350 米口子 11 处,总长达 6320米。至此,辽河干流经过整治,允许通过流量达到 5000-5250 立方米 /秒,达 20 年一遇标准。近些年,不断对辽河进行治理,使辽河堤坝防洪标准不断提高。

洪水灾害(资料图)

1996 年,国家将辽河纳入“三河三湖”治理,2008年辽宁省自上而下成立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辽河主干道两岸划定 2000 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河道划定 1050 米行洪保障区,实行辽河两岸污染治理、河道清障、退耕还滩和生态修复并举,左岸贯通管理路,右岸修建阻隔带,路带之间全部实行自然封育,一次关停造纸等重污染企业417家。

自此,辽河从单一堤防建设,走上生态治理与修复之路。截至 2017 年底,辽中域内辽河退耕还滩 67000 亩,修建堤顶柏油路 23 公里。同时建设了橡胶坝,对堤角进行了绿化。由于建设了橡胶坝,辽河枯水期不再断流。目前辽河生态环境在不断得到改善。一个大美辽河、生态辽河,携千年古韵,正以崭新的风貌,向我们走来……作为辽河儿女,勤劳智慧的辽中人民,在建县百年华丽转身后,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演绎出更加优美的辽河文明篇章。

〖辽中号〗

文稿来源:辽中文史资料(第二辑)辽中文化与自然遗产

编辑: 张同波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