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滨州市高三质量检测文综试题分析

2021-12-26 05:19:35

地理学科:

一、命题思路

本次考试范围是地球地图、必修一和必修二。选择题共32个题,48分,综合题4个题,52分。

选择题大约每个章节一组题,每组题尽可能一拖三。综合题围绕四个方向作为考查重点,一考查气候(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二考查农业(分布特征、区位因素、发展方向等),三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出现的问题、发展方向等),四考查交通(方式选择、线路选择、建设意义等)。命题时把人口和城市两章部分内容融进四个题中,不再单独命综合题。

在此基础上,为做到知识覆盖度广,不出现明显的知识考查重复,个别选择题和综合题有调整。比如:选择题中“地球上的水”一章出现两组题,分别考查水循环和洋流;综合题中考查了交通部分,选择题中不再重复考查。

二、试题解析

(一)客观题

1.B 2.C  3.D

解析:该组题要注意指向标和比例尺,另外要注意图中0米等高线。第1题注意到图中100米和0米两条等高线,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河流方向。也可利用河流处等高线的弯曲来判断流向。

第2题要注意材料中说到我国某区域即确定为北半球,题干中提到的是冬季海上日出。因为北半球冬季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海上日出为东南方向,丙地区日出受图幅中部山体阻挡,不能看见日出。甲位于东南坡,乙位于山脊,丁位于东坡,这三个点地势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无遮挡。

第3题P处海拔高度范围是500-600米,A错。距丁村的水平距离大于750米(可借助比例尺量算),B错。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C错。D项其实是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可以用(n±1)*d算;也可用顶部和底部高度范围相减计算,即(500~600)-(200~300)=(200~400),陡崖相对高度范围是:200-400米,D正确。

4.A  5.C  6.D

解析:第4题考查时间计算,东八区和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飞机飞行16小时,即为东八区时间减去13,再加上16。

第5题考查大圆航线最短,上海和纽约同为北半球两个城市,而且经度跨度较大,接近①所在航线为最短航线(可以借助地球仪观察)。

第6题旅行团旅行期间为12月20日至12月30日。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先向南后向北运动。纽约昼长应先变短后变长,A错。返回日直射点比到达日偏北,纽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影子短,B错。正午物体影长应先变长后变短。返回日直射点比到达日偏北,纽约昼长更长,D对。

7.A 8.A  9.B

解析:第7题风力比较要看等压线疏密程度,D处密集,风力更大,A对。气压比较要看等值线的数值,C处更大,B错。D处明显纬度要更高,温度应该更低,C错。C处在冷锋锋面的冷气团一侧,冷锋过境的雨区范围内,湿度更大,D错。

第8题注意题干中说到最可能的,应该选高压控制区,下沉气流,不易降水。CD两处都是气旋控制区,B处也有可能是气旋。

第9题E处锋面为冷锋,甲处将要受到冷锋影响,考查冷锋过境的天气现象。

10.C 11.C  12.B

解析:第10题蓝水和绿水都来源于降水,A错。不同地区蓝水绿水比例大小不同,B错,干旱区蒸发量大,径流量小,绿水比重大,蓝水比重小,C对。蓝水比重大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因为水资源是否丰富不是看比重,是看多年平均径流总量,D错。

第11题绿水是被蒸发的水,蒸发到空中,增加了空气中的水汽量,他会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保温作用,C对。其他三个选项说的基本都是地表径流,属于蓝水。

第12题地表植被减少会增加地表径流的量,减少了蒸发的量,蓝水比例会增大,绿水比例减少。

13.A 14.B

第13题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会形成图中所示的北印度洋环流模式,在图中①处会造成底层海水上升,形成索马里渔场。(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类似于秘鲁渔场)

第14题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好望角处是南半球,处在冬季受西风影响,风浪为最大时,B对。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收获应该在10、11、12月,A错。南极冰川面积大小受气温影响大,现在为南半球冬季,气温低冰川面积要大,C错。亚洲高压应北半球冬季强盛,D错。

15.D 16.A  17.D

解析:第15题利用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确定该处为山,利用各点海拔高度与对应点沉积岩地层埋藏深度相减分别得到该沉积岩地层的海拔高度为:254、244、268。明显看出沉积岩地层为中部向下弯曲的向斜。

第16题材料中提到“当地潮湿,队员鞋上粘满了紫色的土粒”,可以联系到四川气候潮湿,紫色土广布。

第17题借助16题选出四川,可以排除A选项中暖温带的苹果,排除B选项中多影响沿海地区的台风。C选项中应为消亡边界。四川周边山地环绕,尤其是西部地形起伏大,水能丰富,D正确。

18.B 19.B  20.C

解析:第18题从材料中自然带的规律可以看出,林树下线以上的自然带为林,林树下线以下出现灌丛,之所以出现灌丛是因为水分条件差造成的。山体不同坡向水分条件差异明显,水分条件对山地森林植被范围的影响更大,水分条件越好的坡向林的范围越大,林树下线分布的海拔越低。比如图中西北坡林树下线海拔低是因为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好所致。因此影响林树下线海拔高度差异的因素应为水分。水分条件好分布的海拔低,水分条件差分布的海拔高。

第19题只要认真读图即可。要注意几个关键词“一直”,“始终”。

第2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林树下线呈下降趋势,人工育林会使树木增加,林树下线下降,C对。B、D两个选项会破坏树木,使树木减少,林树下线上升。A选项气候变暖会使蒸发加剧,水分条件变差,林树下线升高。

21.D  22.C  23.B

解析:第21题农村早于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是农村青壮年进城,造成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升高,也就是城市化的发展,D正确。

第22题考查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迁出量较大的两个省,四川和重庆。

第23题注意“银发产业”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比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业、为老年人生产日用品的行业等等。(可百度查阅,范围很广)

24.D 25.C  26.D

第24题要注意两图对比,第一个图浙江小镇明显提到有500-80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还要注意文字材料的第一句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D选项对。其他选项大多属于两地区的共同特点或者是佛山的优势。

第25题注意题干中提到“规模”,规模大小主要是受市场影响,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规模。

第26题“大力推行”,“主要目的”,这几个关键的词语决定了要选政府长远目标,从长远考虑不会侧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另外从图中“技术园”,“高教园”等也可看出不会是为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因此排除B,D正确。该地并不是产业基础的传承,而是“创新”而成,A错。C选项中促进经济增长是正确的,但“拉动内需”这一点是错误的。

27.C 28.B

解析:第27题是西班牙和江西相比,也就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地中海气候典型特征是夏季光照充足,降水较少。

第28题三个地区种植的品种不同是因为适应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条件不同,生长期不同。纬度高的地区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需要种植早熟的品种。(要注意这个题说的是早中晚熟的不同品种,不是同一品种成熟期不同。)

29.A 30.B

解析:第29题注意读表格,“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应“很重要”的占26,“重要程度得分”是98.8,都是相应的最大值。因此29题要选择劳动力导向型的工业。

第30题要认真读第二个图,还要注意读每个选项表述的时间段。

31.A 32.D

解析:第31题注意题干中“变废为宝”,要选择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环节。容易错选B,②的过程是产生废弃物的过程。

第3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有“高品位硅矿”,还有“露天煤矿”和“热电厂”,因此答案是D。

(二)综合题

1、综合题各小题学生作答情况一览表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33

1

5

0

2.123

0.42

2

5

0

1.181

0.24

3

3

0

1.090

0.36

4

3

0

1.598

0.53

 

 

34

1

3

0

1.092

0.36

2

4

0

1.517

0.38

3

4

0

2.024

0.51

4

4

0

2.058

0.51

 

35

1

4

0

2.131

0.53

2

4

0

2.363

0.59

3

3

0

1.977

0.66

 

36

1

3

0

1.503

0.50

2

4

0

1.288

0.32

3

3

0

1.268

0.42

综合题总平均分23.2分(总分52分)

2、各小题解析、答案调整情况、学生出现问题汇总

33、(1)答案评分调整:空间分布特点:可以答: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作答,即空间分布(均匀或不均匀);总体递变趋势(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特殊区(x x最大或最小)。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只答出总体递变趋势。

原因的分析应当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出现问题:1、很多学生在描述中语言不规范。2、还有一部分学生把气候类型判错。

2)流量特征应当从流量的大小和季节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原因应当从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支流的多少)、气候(气温、降水)、下垫面性质等方面考虑。

出现问题:1、流量特征掌握不全面,只答出了流量大小。2、原因分析非常不理想,大部分考生下垫面的影响没有答出,虽然答出“降水少”能够得到1分,但大部分考生“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没有答出。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即纬度、地形、海陆、洋流、下垫面、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出现问题:大部分学生寒流、海陆因素能够答出,但大部分学生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没有考虑到。

4)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选址区位,即从地形、气候、交通、资源、水源、历史等方面分析。

出现问题:1、学生表述不准确,在没有任何指向(没有指出东部还是西部)的情况下,答出很多有利条件。2、很多同学气候和交通条件能够答出,但不能从材料中获取“资源”条件信息,导致丢分。

34、(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分布特点主要从产区和产量两个方面作答,产区主要从总体分布大势和主要产区两个方面作答,产量也是主要从总体分布大势和主要产区两个方面作答。

出现问题:很多学生没有从总体分布大势这一方面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考生应首先把握该作物的生长习性,再分析该地的气候特点,最后把这两方面有机的对接,本题的关键点在于通过青岛莱西市的位置来分析总结当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调整: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夏季降水较充足、雨热同期合为一点。

出现问题:1、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判断莱西的气候类型,导致不能与花生的生长习性对接。2、部分学生不能从莱西距海近的位置分析出当地受海洋影响较大的气候特征。3、部分学生只笼统地答出当地的气候特征,不能分别根据花生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习性与之对接。4、有一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答出了气候之外的优势条件。

3)本题主要考查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对作物种植带来的有利影响,自然主要从光、热、水、肥、土等方面分析,人文主要从产量、品质等经济效益方面分析。

出现问题:1、很多考生答题不规范,表达不准确。2、很多考生经济效益方面没有答出。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答案调整:“品牌效应”放在历史文化一类。

出现问题:1、很多学生“原料质量上乘”不能从材料中有效获取,不能答出。2、很多学生“工艺独特”不能答出。

35、(1)本题主要考核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解决的关键在于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资源的出口状况主要从资源的丰歉程度、市场的需求(外部市场、内部市场)、运输的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出现问题:大部分同学答“市场广阔”,从严格意义上讲在本题是不能得分的,鉴于学生现在的认知状况,可以得1分,但绝大部分学生不能把“国内市场小”这一点答出。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区位,城市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位置、交通、政策、工业化进程、突出职能(或职能转变)等方面。

出现问题:大部分同学表达不完整,如只答出“位于沿海”、“交通便利”。

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外部和内部两个大方面分析,内部原因主要从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科技投入、工业布局、环境状况、交通状况等方面分析,解决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措施。

出现问题:1、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两个概念不能真正区分开来,因此出现了混在一起答的现象。2、一部分学生出现错别字,如“链”写成“练”。

36、(1)主要考查交通区位,海运自然条件评价主要从水域条件(深浅、宽窄)、位置特点、气候特点、航线分布等方面分析。

出现问题:很多学生“最近航道”不能答出。

2)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现实性较强,需要针对“桥”和“隧”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

出现问题:1、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如很多学生认为开凿隧道破坏了海底生态。2、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导致答案过于简单,只能答出材料中的信息提示要点,其他要点较少答出。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建设的意义,而且对影响地和影响面进行了限制,对经济的影响应当从运输效率、经济联系、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出现问题:1、很多学生审题不清,没有单纯答出对海南经济的影响,把对整个区域及各方面的影响全部答出。2、很多同学没有答出对经济联系的影响。

历史学科:


一、命题思路

既向高考全国卷试题靠拢,又要兼顾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目的是为高三备考起到导向作用。主要关注了一下几个方面:

1、题型设计、命题思路与今年全国卷靠拢,体现能力与素养立意,与全国卷和新考试说明要求相适应,引导学生熟悉和研究高考试题。重点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概括、比较、评价、主题论证能力,强化试题的价值观引领与现实密切联系,问题设问与高考题相适应,规范科学。

反腐问题、环保问题、对外开放问题、继承与变革问题。第4题与全国卷27题,第12题与全国卷30题,第15题与全国卷31题,第19题与全国卷29题,第27题材料选取、第(1)设置与全国卷第40题,第29题与全国卷第29题。第10第映射热点纪念长征80周年。

2、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知识点分布尽量均匀。。检测高考一轮知识点复习的全面性和扎实性。

3、在客观题情境材料的选取上,围绕主干知识加以扩展材料,进一步加深理解主干知识。比如,第3题宋代文官制度的考查,第5第明代户籍变革,第9题近代海关报关制度,第13题新华字典标点符号,第16题雅典的公益捐献,第20题影子内阁的设立。

4、在客观题选项设置上,引导学生依据情境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推理得出主观性的认识。在选项的设置上出现了一些陌生的说法或概念,加大了客观题的思维力度。比如第3题文官制度,第4题中央集权模式,第16题公民集体意识,22题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5、主观题突出小视角选取材料,大视野考查历史思维。

第26题雅典和美国反的横向比较,第27题环境问题和治理的纵向联系,第28题参加礼节世博会的纵向联系。第29题围绕主题拟定论题写小论文,这不同于观点论述题,思维空间更加开放。这四个题考查引导学生和教师在一轮复习中,不要局限于章节知识点的复习,要俯瞰历史的高度,纵览历史的宽度,要有跨越时间、空间、领域、视角的眼光。

二、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分题情况

第25题:

(1)满分:8分,平均分:3.974,难度:0.5。

相同点:大多答出“法律反腐”,而“ 制度反腐”和“社会监督”大多没概括出;部分学生没有从“反腐措施”角度概括;50%学生答案没有序号化、条理化;20%没有分出 “同”和“异”;不同点:雅典许多学生答出“利用公民大会反腐”,没有点出“投票”。

(2)满分:4分,平均分:1.457;难度:0.36。

问题:共同价值中的“为其他国家反腐工作提供借鉴”大多没有答出;“保持国家稳定”许多学生也没指出。。

第26题:

(1)满分8分,平均6.376分,难度0.8。

本题得分较高,失分主要是原因中的“环保意识缺乏”和“盲目追求利益驱使”。

(2)满分6分,平均分1.527,难度0.25。

学生没有从“环境问题”和“治理”两方面认识;没有从宏观和整体视角看待,简单列举几个措施,没有概括。对治理环境问题没有从利用的力量、手段、治理的效果、对治理的态度等方面综合认识;没有从当时历史条件下看环境问题的产生;没有从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与治理的关系方面分析。

第27题:

(1)满分4分,平均分1.581,难度0.4。

大多学生罗列史实,没有从宏观和整体上概括、综合;从参加世博会的时间、内容、方式、主体等方面理性概括的意识淡薄。

(2)满分4分,平均分1.932,难度0.48。

大多学生缺乏概括意识,简单指出具体史实;、经济、思想文化,国内、国际视角方面分析问题的意识淡薄。

(3)满分6分,平均分2.984,难度1.35。

大多学生没有准确理解结合“新时期内政、外交、国际经济格局”的背景视角,分析其意义;对新时期我国内政、外交和国际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抓不住,例如“新时期我国内政”的主要对外政策是开放,主要外交方针是全方位多边外交,对此学生把握不准;对“新时期”的历史时期没有准确理解,许多学生答出其他历史时期的内容;罗列具体史实,缺乏概括叙述,表述繁琐。

第28题:

满分12分,平均分2.064分,难度0.17。

问题主要有:对主题观点论述题格式不清,没有按照“提出论题----史论结合论述----总结论点”规范格式进行答题;对总论题“传统与变革”理解不到位,没有从传统与变革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史论不结合,或史实表述繁琐,或没有史实,或没有两个以上史实;逻辑不清;学生对“结合材料”阐述不理解,许多学生仅仅是对材料的观点进行阐述,没有形成开放的理解认识。应该是对材料的观点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可以提出新论点;“古代史相关知识”时间限定没有把握住,许多学生答出近现代的史实内容。

2、总体情况

卷二总分52分,学生总平均分21.897。从得分看分数偏低,从而反映出学生对这份试题相当的不适应,尤其第26题第二问和第28题。综合阅卷情况,学生暴露的学习问题主要有:

(1)历史知识的理解较封闭、僵化、浅、窄、死。历史发展的宏观性、变化性、联系性、综合性、本质性的、多视角性、现实性的东西,学生认识少。

(2)学生阅读理解试题要求意识和能力不强。比如25(1)问中“措施的异同”、26题(2) “如何看待西方的环境问题治理”、27(3)“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时期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的大背景”、28题的“围绕‘传统与变革’”。

(3)概括、综合问题的能力较低。学生习惯从材料中直接摘抄出句、词说明问题,习惯罗列史实,习惯用整串句子表达,不善于经过大脑思考总结概括提升,不善于用概括性的关键词和短句表达。这一点从每个题目中都能体现出来,也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4)学生对历史问题学科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较弱。如何分析历史原因和影响、如何分析特点、如何比较问题、如何概括问题、如何认识评价历史问题、如何论证历史问题等等,这些学生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学生思维单一而少多视角、表面而少深入、狭窄而少宽广、孤立而少联系、封闭而少开放、僵化而少灵活。

(5)书写规范问题。

不规范书写排列:草字、飞字、乱字、歪字;字间距、行间距、字的大小、段的排列等;没有要点化、序号化。

不规范的表达:文学性语言,甚至文言文;长句表达,不善于用短句和关键词表达;抒情句等等。

三、教学建议

学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三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加强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学。

在知识理解的“透彻”上下功夫。知识理解站位要高(宏观、主题、中外、现实、史观)、进入要深(本质、规律、特征、角度)、、经济、文化、社会;中外、历史与现实等)、角度要新(对教材要有突破)、史论要结合(从史到论、从论到史)。

一轮复习还是要在教材上下功夫,虽然考试表面距离教材渐行渐远,但基本的知识素养在教材中,能力素养要利用教材练出来。关键是教材怎么用,僵化的死记肯定不行。要对教材进行提炼、挖掘、整合、重组,适当拓展资源,要形成科学能力训练题,要学生去调动运用教材上的知识,而不是去死记知识。

2.加强能力与学科素养教学。

依2017年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为指导,每一项能力要求都要转化成具体的历史问题,都要具体到每节课,都要训练到关键学生。教师要制定出能力题型训练计划。例如概括型题、比较型题、论证阐述题、观点论证题、原因题、影响题、特点题、说明题等等。每类题规范的解题格式、程序、方法要让学生知道,然后严格训练,反复考。

3.加强考试与讲评教学。向“规范”要质量。在“严”上下功夫,在“关健生”上下功夫,在“学情”上下功夫,在 “问题”上下功夫。


第一:试题的内容、结构和难度定位。

此次试题的命制在设问的数量上接近高考课标卷6问。内容考查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设问规范。题型包括意义类、措施类和说明类,措施类居多。材料的选取结合目前的时政热点,突出供给侧改革、科技发展、创新意识、依法治国、党的建设等时政热点。本试题突出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难度适中。

第二:阅卷的有关数据

题组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26(满分8分)

8

0

5.695

0.71

2.56

27(满分8分)

8

0

4.137

0.52

1.75

28(1)(满分8分)

8

0

3.160

0.40

2.04

28(2)(满分8分)

8

0

1.984

0.25

1.65

29(1)(满分8分)

8

0

3.677

0.46

2.15

29(2)(满分10分)

10

0

3.830

0.38

1.99

根据此图表发现,26、27和29(1)难度较小,学生得分较高,但是在28(2)得分较低,从难度系数来看,题目教难。最低分的出现主要是缺考造成的。

三、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26. 优点:考生能准确审题,明确设问指向的知识范围、材料、题型和分值的有关信息。

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考生甚至有错别字。关键词句出现错误,例如:“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试卷呈现的是“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动力”。消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试卷呈现的是“消费能带动一个企业的出现和成长”。

(2) 部分考生只会简单记忆教材,不会联系材料说明问题。

(3)大部分考生不能将教材知识和材料正确对应。例如在回答“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材料中却回答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是回答“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不能提取出来。

(4)卷面不规范,体现为不写序号,不分段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存在划痕,涂抹。影响老师阅卷得分点的获得。

27. 优点:学生审题准确,能较好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分值来写得分点。

 存在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教材的主干知识、基本观点和原理记忆不准。如“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制,其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这可能是考生的笔下误,也有可能是考生的基本概念不明导致的。

②知识运用不灵活。相当多的考生照搬照抄教材原理,回答民主决策的意义,而不是从设问和材料出发,调动知识结合材料作答,材料意识差,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③失分点主要是在第三点,即“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这成为绝大多数考生失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④答题不规范。很多考生答题没有条理性,书写乱,卷面不整洁。

28.(1)优点:考生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条作答。

    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考生在回答具体知识点时,内容不全面,只是回答了部分内容。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或是只是回答“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的制度。”

(2)不能将知识有机整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将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决定作用分开来写。答题的语言啰嗦,调理不清。

(3)考生照抄材料的很多,甚至阅卷老师反映,四个要点都是照抄材料,一点概括和总结都没有。另一部分考试照搬教材原理,忽视材料,甚至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知识都写。

(4)学生答题有以多取胜的功利思想,只看数量不看质量。

     28.(2)优点:有关政府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全面

       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在知识范围上出现了问题,。如有些考生回答的要点有:发挥财政的作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②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有待提升,材料传达的核心意思不能有效提取,摸不到时代的脉搏。关注“科技”这一词就能很好地回答此问题。

③考生回答的要点不全面,失分点在科学发展观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这两个得分点上,将这两个考点能同时回答很少。

④卷面不干净、不整洁,字迹潦草,看不清楚。

29.(1)优点:有关党的相关知识掌握教全面

     存在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到位,只简单罗列教材知识点: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等,但没有和材料的结合。

②个别考试在基本观点的阐述上出现错误,分不清政党和政府,把政府的知识回答到该题中,如“科学、民主、依法行政”。

③缺乏时政语言,答案中的第四点很少有考生能回答出来。

(2)优点:有关企业的成功经营的因素掌握较好。

存在的问题:

①学科素养有待提高,,口语较多。

②相当多的考生只抄写材料中的观点,不会总结。

③考生只顾列出回答此题的知识要点,注重数量,忽视和材料的结合,导致失分。

④书写不规范,部分考生不分段落,哲学甚至没有基本的标点符号。

⑤少部分考生审题不准确,。

总结以上各题出现的问题,在一轮备考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有:

1.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基本观点和基本论出现失误。

2.知识的整合不到位,从综合性的角度考查相关知识,导致考生不能灵活准确调动知识作答。

3.材料意识淡薄,简单的搬运知识,而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根据设问和材料来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4.以多取胜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考生更注重回答的数量而忽视回答的质量。

5.答题不规范,学科术语的运用不准确,要点化、序列号和段落化的要求不能达到。

6. 卷面不整洁,划痕卷,涂抹卷严重,字迹潦草。

     四、提高学生成绩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重视基础。

今年考纲中的考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对四项能力的考查的表述有所不同。第一项能力的表述中第三个小点——“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多了“准确”二字。第三项中第一个要求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可见今年课标卷的考查肯定会重视知识的准确度。在此次阅卷中暴露出来学生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出现错误,可定会影响学生的得分,甚至会超出该要的得分,给阅卷老师的印象是考生的素质很差,得分肯定会降低。

为了提高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尤其是易错易混点。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建议不定时默写,可以是最基本的观点,也可以是一串知识点。最传统的也是最经典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记忆教材的过程中最初记忆的内容出现了错误。默写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长期积累,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

例如: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注:不是专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我国的权力(不是权利)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文化生活:

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

2.教材基础知识的整合。考纲中第四项能力要求新增“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要求整合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老师善于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纵向整合,但是在实际考察中更强调知识的横线贯通。这次考试28.(2)考察的知识不只是局限在政府的有关知识,而是将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政党制度中的我党的指导思想、第四单元国际竞争的实质联系在一起考察。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科技,所以呈现第四单元国际竞争的实质情在理中。而学生不能将知识准确提取就在于平时整合不够。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知识点学生知道,但整合不够,因此失分。

知识的整合是一个模块还是多个模块值得研究。选择题是否会向江苏卷借鉴,值得思考。

3.教材基础知识的范围要扩大。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绝不是几个重要的框架,而是有血有肉细节知识的有机整合,尤其是教材的小字,名词点击和相关链接。27中的第三个要点“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如果问考试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什么?这都会回答“遵守宪法和法律”。但是为什么该题中的要点不会回答,究其重要原因在于读教材不够细致。细致要求学生对教材大字小字及其辅助文通读一遍。尤其针对在日常做题中出现的较新的知识点的考查重点记录。和时政联系密切的更需要仔细阅读。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关键是依宪执政。同时小字部分突出宪法的地位和依法执政的内涵和发展过程。

第二 、 增强材料意识。

课标卷更强调材料和知识的高度融合,知识的简单罗列得不了高分。第四项能力要求中第一项要求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如果漠视材料,忽视针对性,得分会大大降低。为此采取针对性措施:

1.在教学实践中只要发现学生做题不结合材料一律退回重做,不认真读材料敷衍了事者发回重做。平时的严格要求将会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2.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读材料。①按照段落的编排总结中心意思。每段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分号来分层。②抓每段的中心句。③将长句化简压缩抓关键词。④联系时政抓核心词和教材知识点联系。

3.在教学中联系时政尝试让学生来分析。

4.重视表达的方式,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和层次性。下面是此次考试中的一份样张,如果稍作调整,即可提高2-3分。


其中第一个要点,如果能鲜明回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突出二者的关系,岂不是更好。老师的眼球随时高度集中,但是最重要的要点还是写在最前的好。字迹工整些老师更喜欢。

第四个要点中只有公有制经济,但是忽视了材料中“多元投资”,岂不是白白丢分。按照材料的顺序上述要点中最佳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②。

第三   规范卷面。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呈现。

1、在规定区域内作答,务必按要求。

2、卷面减少甚至避免划痕,尤其是大面积画圈,以免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自己的老师给自己的学生阅卷会新生怜悯,但是高考不会。影响美观的划痕很惹眼。(建议双横线划掉,但不要反复划线)


3、答题作答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内容段落化,书写整洁化,要求更高是美观。下面优秀卷面展示


第四,强化时政教学。

,绝对不能忽视。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很多,建议老师们收集整理成册以备用。推荐报纸为《光明日报》还有《时事手册》。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滨州市教学研究室,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