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新西兰南岛7.5级大地震

2021-12-28 05:15:44

新足迹老爸老妈版的网友醉明月分享经历地震的感受。



        2016.11.14,子时。我家的落地老爷钟铛铛铛响了,因为又慢了二分钟,所以应该是十二点零二分。后来感觉钟声竟也摇荡起来。


        又地震了。实在是平常事,先是躺着没动,看那动静不可收拾,起身,下楼,第一目标,宝宝卧室——我们家地震的预案。妻和女儿女婿都已到位,抱着孩子坐地上,都极平静。我们家都是夜猫子,都没睡,地震来得正是时候。见我来,点点头,示意我也坐下。


       继续摇晃,时间真的停滞了。不知钟声什么时候消失,抬头一看,下垂的钟摆和挂件已经搅合在一起,停止工作。园里的小池子一直兴风作浪,哗哗不已。天亮一看,枯叶,池底的枯叶,全掀到岸上,把几米开外的门口踏脚毯冲得远远的,水位明显降低。我看到海啸的缩影。


       乘着地壳喘息的间隙,我打开大门,拿来车钥匙,家人披上外衣,静候第二波的到来。于是讨论,一派说坐下别动,一派说,门已打开,随时撤退。一般的情况都是后一派服从前一派,没法子,何况前一派已经历前两次地震(2010.9.7和2011.2.22),据说激烈发作时,根本无法走路。两孩子躺在爸妈怀里,像睡在摇篮里,又香又甜。


       接着,各自打开手机刷屏。网上已经热得开锅,得知距离地震点90公里,震级6.6,松了口气。后来的报道升级,报8级的都有,看图片,着实厉害,我们避过一劫。后来定为7.5级。


       街上静悄悄的,只是家家窗口亮了起来,又见陆续熄灭,和我们一样,又上床了。我觉得他们经验更丰富,也就更平静。大概过去15分钟,我头还有点晕,家里其他人也是。那年从上海到昆明,三天两夜,下火车的第二天,还感到人在摇,耳边“哐当哐当”。


        新西兰地震常发,倒也并不可怕。这里房屋特别抗震,对建筑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民居多为木结构框架,轻易倒不了,就是倒了,轻易死不了。也有很不幸的,此次2人身亡,一人因旧房倒塌身亡,另一人因引发心脏病身亡。


       这里有健全的房屋保险制度,旧房塌了,主人竟还暗暗欣喜,准备住新房呢。我们经历了2011年灾后自家房屋评估维修赔偿,满意得无可挑剔。


      人类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有充分的准备,积极地面对面。


      天亮了,灾区人民该做什么做什么去,都很淡然,或上班,或上学。


      天阴沉阴沉,车少,朝北的公路有一段封闭。也有单位放了假,学校来通知,上课依旧。超市人也见少,最热销的是瓶装水,店员顾客个个脸色阴沉,默默的,往日热情招呼也免了,付钱走人,最多一个勉强堆起的笑脸。都一夜没睡啊,而且都知道,专家预测发生7级以上余震概率为12%。


       心理阴影只能随时间慢慢散去。2011那年,大孙女仅20个月,一有余震就“怕怕”,胆子分外小。去幼儿园接,如见她哭泣,必然又是地震曾经光临。后来我就给她编故事:那是地球公公脱外衣,没事。那段时间,基督城少年儿童可怜啊,哭泣,尿床,害怕大风雨,甚至低空直升机的轰鸣。圣诞前夕,有儿童写信给圣诞老人:不希望再有地震。五年过去了,也没收到老人回信。


      其实成人身上的焦虑、忧郁更为强烈,不好意思说而已。一波地震带来一波人口流失,后来慢慢遗忘,又都回流了。因为基督城太美丽。


       地震的余波一波接一波,央视的报道一波接一波,国内亲友的问候一波接一波。大家都有点惶恐不安,牵挂着新西兰这块世界上最后的纯洁乐土,有的来过,留下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有的正准备来,满怀憧憬和好奇。不愿因为天灾而破坏,更不愿来自大陆来自彼岸的开拓者创业者们以及他们的后代,被褫夺鲜活的生命。


      基督城实在太美,美得上帝嫉妒,一定要震你几下,而且民风纯朴友善,特别适宜老年人安度晚年。曾以为此地是人生最后归宿地,但太冷清,不适合现代孩童的发展,除了地震还有些其他原因,女儿女婿选择第二次移民,下月中旬登陆悉尼,老头老太跟着走。估计以后我和老妻澳新两边住住。


        今天一大早,太阳就敲打我的窗户。阳光透亮而清澈,和煦又炽烈,平静却霸气,传递比地震波强千万倍的能量。地震波斗不过阳光,就像地球得乖乖围着太阳转,就像老头老太们得乖乖跟着儿女走。


       谨以此小文,答谢国内亲友牵挂关爱。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