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纪行(三):老金沟的故事

2022-05-12 22:21:58

--------------

《一路向北》连载(3)

------------ 

黑龙江,一条流金淌银的河。

1877年,一个鄂伦春猎人在漠河老金沟挖坑葬马。河床中黄灿灿的金沙让他的眼睛为之一亮,他顺手捞起一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金?”

消息传开,一个名叫谢列特金的俄国商人带着寻矿师来到老金沟河谷。经鉴定,老金沟河沙的纯金含量87.5%。看着大片耀眼的沙金,谢列特金兴奋得几乎发狂,不容分说,立即招募劳工,掘沙淘金。               

老金沟金矿遗址

随着黄金开采业的兴起,荒无人烟的漠河小镇一时间热闹起来,饭馆、商铺、旅店、教堂林立街头。俄国人将那时的漠河称为“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

100年后,漠河老金沟开采黄金的场景出现在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创下空前收视率。

看着大把黄金哗哗哗流入外人手中,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坐不住了。1887年,新上任的黑龙江将军恭堂上奏朝廷,提出收回矿权,自行开采,获得准许。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率人赶赴漠河,筹划采金兴边事宜。

李金镛出生江苏无锡,早年随父经商,后入淮军,受到李鸿章赏识。到漠河后,他募集资金,创办金厂。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金厂日渐红火。

大兴安岭的冬季风雪弥漫,道路难行。李金镛每年都要在大雪封山前,通过黄金古道把一车车的金锭运往京城。据说,慈禧太后看到这些来自东北边陲的黄金,眉开眼笑。兴奋之余,她吩咐李莲英拿出一部分金锭,购置法国高档胭脂,供自己和后宫享用。老金沟由此有了一个怪怪的名字:胭脂沟。

漠河地处偏远,矿工们白天干活,晚上闲得五脊六兽,就用赚来的钱喝酒赌博。有人忍受不住寂寞,赚了点钱就要打道回府。如何才能稳住这些单身汉呢?李金镛心生一计,他派人到外地招来一批年轻貌美女子,办起了。

这一招果然见效。夜幕降临之时,一盏盏幽暗的灯光在街头亮起,一个个矿工的身影在门口晃动。一度嘈杂的夜晚安静下来,那些嚷嚷要回老家的矿工不再吭声。

老金沟矿区没有禁止的规定,有的是扩建的通知。由于众多,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脂粉味,香飘数里。们卸妆之后用老金沟河水洗脸,水面上常年漂浮着一层胭脂——这是“胭脂沟”名字来历的又一个版本。日落老金沟

与江南的“秦淮八艳”不同,老金沟的大多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农家,不懂音律诗词,不会丝竹琵琶。有些人来到这边远荒凉孤寂之地后,就再也没有离开。在金矿当局眼里,她们是有“特殊贡献”的人物。

为了让这些的孤魂有一个好的归宿,金矿专门为她们建造了一块墓地。今天来到老金沟河谷,仍然可以看到一座座被荒草淹没的“坟”,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专为建造的墓地。

司机小吴说,去那儿的路不好走,也很少有人去。从他迟迟疑疑的口气中,我猜测他可能心有忌讳,不想带我们去。不去也好,还是让她们静静地安睡吧,为什么要打扰她们呢?

细雨霏霏中,我们来到建在半山坡上的李金镛祠堂。在淘金人心目中,李金镛是“金圣”,是他们的财神和保护神。淘金人有一个风俗,挖矿前要用一块红布系在木棍上,面对祠堂方向跪拜磕头,祈求金圣能为他们带来财运,保佑平安。

李金镛祠堂,三十一站(老金沟)

雨过天晴,天色向晚。落日余晖照在水面上,映出片片白云和丝丝绿柳的倒影。没了车马喧闹,没了人声鼎沸,闻不到一丝一毫的脂粉味。眼前,只有老金沟的河水在夕阳落日下无声地流淌……

--------------- 

---------------

《一路向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由“大话哈尔滨”网站连载。照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欢迎交流,微信:13910097633。

---------------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