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题行为的根源 :家长普遍缺乏界限感

2022-04-14 01:51:10


13岁男孩要参加一个为期七天的训练营,妈妈给他准备了7套衣服,是根据网上天气预报准备的相应的衣服。有一天预报的是高温,结果当天突然降温了,训练营结束后,孩子一见到妈妈就不停的抱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对父母不尊重,乱发脾气,不体谅人……但探究根本,却是父母界限不清造成的。

 
1
什么是界限?

 

“界限”——你会想到什么?“划清界限”——听到这个你的感觉怎么样?

 

感觉不舒服?感觉奇怪?感觉分离?

 

从日常生活中看,很多地方都有界限:

比如小区外墙, 比如楼顶的护栏,还有马路上车道的区分,建筑工地等。有了这个界限,人们才会感到安全,也是一个界限, 它告诉你有些地方是不可以去的。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更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如果没有界限,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合适,怎么做才对。

 

如果家庭里有清晰的界限:比如父母知道孩子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伴侣和自己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会尊重这个不同。

 

家庭里面的界限能让每个各体保有自己的独立感,然后独立会被尊重。

 

在与亲人相处中我们要学会分清楚界限,尊重、接纳家人有自己的选择,不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更要引导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感,学会拒绝,也不侵犯他人的界限,从而建立长久稳固的人际关系。

 

2
界限不清,表现在哪里?
 

当孩子跌倒了,本该自己爬起来,你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殊不知,你的善良让你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关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和模糊。

 

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那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

 

长大后的孩子甚至是此时的你,一边大声宣告“恋爱婚姻工作养育孩子是我的事”,一边把找自己做的工作、买自己住的房子、养自己的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也在这种模糊的界限中,觉着“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也是我的事”,开始冲突,开始痛苦。

 

不仅如此,长大后的孩子甚至带着模糊的界限感与同事互动,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却不会说“不”,本该自己承担的,却又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也带着模糊的界限与社会互动,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常抱怨和不解:“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

 
3
为什么要划清界限?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发展为一个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完全取决于他与他人和世界的联系,以及他对他人和世界的知晓。

  ——鲁道夫·斯坦纳


小婴儿没有界限,全部依赖于养育者。随着他自我觉醒,界限越来越清晰。父母,特别是中国的父母常常无视孩子的完整界限。许多父母或者由于自我爱的缺失,或者由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孩子当成“爱的替代品”,假借爱的名义,强行介入孩子的“房间”,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以此补偿我们自己的缺失,实现我们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反抗家长的介入,于是会逆反,会用种种家长难以理解的方式进行反抗。许多家长常说,孩子怎么不懂事,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其实,这基于我们大人长久以来忽略孩子的“房间”——独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为自己学习,不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4
什么是健康的自我界限?
 

1、我不再对你的情绪负责,同时我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很多孩子经常被父母要求对他们的情绪负责。比如:我现在很失望,是因为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所以你最好别再让我这么失望(意思是,你需要对我的失望负责)。

 

2、我并不知道你的想法和情绪,更没有资格定义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那句著名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不可能比你更清楚什么才是对你好的。

 

我们无权去定义什么是对别人“最好的”,却仍旧可以邀请对方跟我们讨论怎样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我们仍旧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情感和逻辑,但我们不会强迫的告诉对方说:“你就要听我的,因为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3、我尊重甚至鼓励你的独特和跟我不同,不同的声音不会被压制,而是被充分鼓励。

 

在没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中,每个人的独特性都会被打压。父母可能把孩子看做是延伸的自己,要求孩子的情感,想法和行为跟他们一致。在这样的家庭中,往往独特和不同就会让每个人产生很大的危机感,让他们觉得家庭的“和谐”受到了威胁。

 

因为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行为和想法,就像我喜欢吃苹果,而你喜欢吃梨一样,我们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偏好。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并不会要求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独特,而是共同探讨满足每个人需求的可能性。


5
如何成为有界限的父母?
 

4岁的孩子必须要自己收拾玩具,否则一周内无法再玩玩具;

 

7岁的孩子需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自己收拾书包,忘记东西自己承担责任;

 

12岁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如果用完,即使正好遇到商店打折有自己特喜欢的东西,父母也不会为之买单……

 

很多时候,为孩子制定界限,看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为什么实施起来效果往往不好呢?问题关键是在于父母——父母是否能够持守界限。

 

1 循序渐进

 

刚开始为孩子立界限,需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今年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希望在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然后分解到这个学期要帮助培养孩子哪几个习惯?最后具体到这个月要帮助孩子养成哪一个习惯?比如,可以每月集中就训练一个新习惯,训练成功,再继续下一个。

 

2 持之以恒

 

孩子非常聪明,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试探父母立界限是否动真格。九点真的必须上床睡觉吗?不上床睡觉真的会剥夺看电视时间吗?这需要父母坚持所定的界限,不是因为父母今天心情好,或者孩子今天表现乖,这个规定就不用遵守。

 

3 意见一致

 

父母或者家里长辈意见统一非常重要。很多时候界限不成其为界限,就在于家里长辈没有形成共识。

 

晚餐后孩子负责洗碗,可孩子到奶奶那里一说,奶奶就帮着洗了。家里长辈意见不统一,很容易训练孩子成为“两面派”,见机行事,不利于孩子成长。

 


4 调整和改变

 

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有些界限可能实行一些时候,发现比较难操作,不切实际,可以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对孩子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孩子所立的界限也需要改变。

 

5 耐心和爱心

 

很多时候,你要预期到他不仅要违反界限,也会多次抗拒所应承担的后果。但你要对他有耐心,并对自己有耐心。

 




“身心加油站”  微信公众号:sxjyz8  

      呼和浩特市支点心理咨询中心是一家集心理咨询辅导、身体推拿调理和身心灵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由呼和浩特地区知名心理专家、婚恋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和中医推拿养生专家组成,既致力于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逃学厌学、网瘾叛逆、人格障碍等问题、成年人婚恋情感、职场困惑、心灵减压,以及抑郁、强迫、焦虑、恐惧等症状;同时运用身心全息疗法、根骶疗法和原始点健康疗法,有效治疗身心亚健康问题,让您的感官全面复苏,发现本真自己,还您幸福完满人生!

      预约电话:0471-6686529  18047123132

        客服 Q Q:1269005881

        客服微信:amslyj

        机构地址: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家乐福商场)向南100米路东鼎泰好望角(新华保险大厦斜对面)18层1815室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