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彭加木谜案11

2022-01-30 00:46:05

上集我们说到,从后来当事者的回忆录中,可以明显看出,这支以彭加木为队长的第三次科考队,在深入罗布泊地区以后,队内的气氛并不是特别的和谐,而彭加木作为科考队长和单位副院长的权威性,受到了部分队员的质疑。

在深入大戈壁,周边茫茫无人烟,补给中断的情况下,这种质疑,就不是平时社会环境下的质疑,而很可能导致探险科考任务的功亏一篑!这种事例,在人类探索未知环境的行动中,是多次发生过的,比如当年哥伦布向西勇闯大西洋!

哥伦布实际是意大利人,从年轻时,就相信地圆说,坚信向西进行前所未有的远航,也能到达“遍地黄金”的中国和印度。因此他常年在西欧国家间游说,希望得到资助出海。但多年来,这些国家的王室和有钱的贵族,都把他当疯子或者骗子!

到了十五世纪九十年代初,当葡萄牙的迪亚士第一次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风暴角”即后来的好望角之后,绕过非洲大陆,直达印度的航线已经遥遥在望。而葡萄牙的这次“领先”,极大的刺激了同属伊比利亚半岛上,实力更强大的西班牙王室,哥伦布的理论,才首次被西班牙王后欣赏,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次冒险。

西班牙王后个人出资,帮助哥伦布张罗了三艘小船,然后又招募了一批水手,甚至为了从事探险中最危险的工作,,并通过王室获得了授权,答应一旦探险成功,回来后就赦免这些罪犯,好让他们途中卖命!

但整支探险队中,哥伦布作为指挥官,只有他的亲弟弟,和一名常年的随从,是哥伦布的“嫡系”,剩下的所有船员甚至是罪犯,并不相信哥伦布的理论,更不准备服从他的权威。

船队冒险西行,到了离开加纳利群岛的第30天,仍然不见任何陆地的踪迹!船员们已经耐心全无,强烈要求哥伦布兄弟立即返航,否则再坚持下去,剩下的淡水和食品,根本不够回程的消耗,探险队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但哥伦布又强令再向西航行了22夜!到了第32天,大部分船员已经忍无可忍,决定若当天夜里再不返航,!绑架甚至杀死哥伦布两兄弟,然后他们自己返航。

也许冥冥中自有定数,就在第32天的傍晚,哥伦布所在旗舰的船员,居然在船舷边的海水中,发现了一根芦苇杆和一节被切削过的树枝!这说明不远处一定有陆地!到了33日深夜,瞭望杆上的人员又看到了西边有火光出现!探险队终于在第34天的清晨,首次看到了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屿!此后更多的岛屿和美洲大陆被陆续发现!

哥伦布的例子说明:哥伦布兄弟的这次航行,“成功”的非常偶然,若再多拖延哪怕一天,哥伦布非但不能青史留名,反倒很可能被忍无可忍的船员们扔到海里去喂鱼了!地理大发现,起码要推迟上百年!哥伦布兄弟这种在探险队伍中,只有技术指导权,而无绝对的领导权威,是这次探险险些失败的根本因素。

回头再看看彭加木领导的第三次科考队。彭加木也面临着像当年的哥伦布一样的“窘境”。两者都是成名已久,但在队伍中又都缺乏自己的绝对嫡系;,而彭加木面临司机的罢工;哥伦布船队已经到了最后的消耗极限;而彭加木科考队同样是水尽油绝,最后获得空中支援才得以脱险;哥伦布发现了芦苇和树枝,看似平常,但一根芦苇,一段树枝,却“出卖”了美洲大陆和几千万印地安人,也颠覆性的暂时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

彭加木很可能也在这次艰难的科考中,有了颠覆人类认知的重大发现,却单单在617日这天,神秘的失踪,这也许是彭加木和哥伦布的探险,在所有相同点中的最大不同!

彭加木的第三次科考,到了中后期,队伍中的气氛严峻,也许不能单纯的抱怨下属质疑彭加木个人的权威;大家一起抵制他的指令,很可能彭加木本人也有一定的责任。

首先,探索罗布泊这种科考,和冒险横渡大西洋一样,都是有全队生命之虞的冒险活动。冒险活动总得有目的和提前规划,说白了,总得有个盼头。

要达到什么目的算探险胜利?若因为时运不济,没有达到目的,必须有个安全的最低保障,也就是有一个提前约定的“折返点”,让探险队即使发现不了“金山”,也总得让大家能把命保住,能活着回来!

哥伦布的西行冒险活动,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妄图向西,达到中国或者起码到达中国东边的日本列岛。若到不了怎么办?哥伦布兄弟出发前就向船员承诺过,从加纳利群岛往西冒险航行40天,若四十天还看不到任何陆地,就立即折回!因为他们携带的淡水,预计最大支持80天。但船队出海后,实际淡水消耗的速度远远大于预计,仅仅到了第30天,船员们的信心就基本崩溃了,再不折返,!好在在第33天,出现了奇迹一般的变化。

反过头来看彭加木的第三次科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返回?似乎都没有明言在先!纵贯罗布泊胜利后,算不算已经到达了“胜利的彼岸”?无论是彭加木本人,还是科考队的其他重要人物,在当时还是在事后回忆中,都没有明确的表态。

这说明,这个第三次科考,上来就犯了这类冒险行动的大忌:第一,没有明确的目标完成点;第二,更没有提前设定:一旦任务失败或者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在哪里“折返”或者现在叫“止损操作”。实际上这个第三次科考,成了坚持到哪一步算哪一步,走到哪里任务崩溃才算哪里的,带有盲目性和冲锋性的沙海突击!

虽然彭加木团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赞誉,但是任何有生死风险的荒野探险活动,前无古人的拓荒,都必须事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把一切风险考虑周全才能进行,否则就成为只凭着一股劲的冒险。最终崩溃失败,就是概率极高的结果了。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失败的探险活动,风险预计不足,不提前设定折返点,都是最终失败的首要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极少进行类似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全球冒险活动,而彭加木科考探险队,可以算是全民思想解放以来的,以官方单位为背景的第一次荒野探险!出现了队长失踪、核心秘密丢失的重大事故,可以说这次活动,是整体不成功的。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更兴起了“赶在外国人之前”无动力漂流长江和黄河的民间探险热潮,任务虽然基本完成了,但却付出了从首漂尧茂书遇难,到最终有十多人遇难失踪的重大损失!期间甚至在部分民间探险队内部,发生过自相残杀的严重刑事案件!

可见我们在高风险探险活动的组织、准备和管理经验上,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学习和完善的东西还很多。

当彭加木的科考队艰难的横贯罗布泊,坚持到米兰农场后,笔者认为,此时除了彭加木本人,很可能整个队伍的其他9人,都已经到了体力和精神能坚持的最大极限,很像哥伦布船队的船员坚持到了第33天的状态,距离精神崩溃的忍耐的爆发点,也就一步之遥了。

当然,,不可能像哥伦布手下的西班牙籍船员一样,,但他们对彭队长此后,作出的超出全体人员能力的新指示,一定是进行“冷抵制的”!

等到了617日,在汽油接近耗尽,而淡水只能再最多能再维持两天一夜后,这种状况就不是单纯“冷抵制”了,而是必须大家一起和队长进行争论,才不至于出现无谓的,有人葬身沙海的严重事故!

根据队内记录,到616日深夜,探险队已经出现了淡水危机,彭加木是在大家的坚持下,才决定发报求援。而到了617日上午,彭要求单独派出一辆车,再穿越沙海,到地图上标注的60公里外的,位置并不明确的红二井和红十井去找水,这道命令,几乎就是式的!完全是非科学和不近人情!

队伍进行分散?部分人单车往返120公里去找水?是在全队只剩下不到百升汽油和只有十几公斤不能饮用的铁锈水的情况下?根本坚持不到红二井!万一中途车坏了或者陷入流沙怎么办?即使车没坏,到了地图上的地点,根本找不到井或者井里根本没水怎么办?库木库都克的沙井已经挖过来,已经证明:只有沙没有水!

因此这个派车找水,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指令!而全队只有一个报务员,不可能分开用,对总部也只能报告一个遇险的位置,总部的直升机也只能救助一个危险点,因此若真的派车去60公里外找水,而且是在总部明天一早就要直升机送水来的前提下,这真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队长指令!

这种情况下,在探险的后期,队伍中气氛不和谐,甚至抵制队长的命令,就不能全怪司机或者其他人不维护彭加木的权威,因为这些指令已经不合情理!

当然,617日上午,彭加木是否真正下达过去派车找水的命令,这都是其他最后走出沙海人的回忆,一定意义上属于一面之词。但从多人的回忆对照来看,当时关于是否派车远程找水的问题,队伍内部很可能确实有一场激烈的争论!其他人显然都没有站在彭加木的一边,这场争论,也成了彭加木失踪的最大前因!

彭加木作为一位成名已久的大科学家,以及必须为全队人员的安危负总责的带队人,为何在危机已经有明确缓解途径的情况下,再作出如此不合情理,超出所有人极限能力的指令呢?

笔者认为,这个原因显然非常复杂。彭加木先生当时的状态,明显有面临重大心理压力的征兆,后来的独自出走到失踪,只是这种巨大心理能量的行为表现!

彭加木出走以后,无论是传说进入了“平行宇宙”,还是被谣言“送”到了外国,却总是离不开两种后果:生或者死!哪怕是真的被双鱼玉佩瞬间变成了2个人,但人到底有没有还继续活着?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外旅游攻略联盟